首页 > 社会 > 列表

不怕山路远 守护丛林间(自然之子)

时间: 2020-07-28 06:27:25 来源:不怕山路远 守护 作者: 不怕山路远

杨敬元在给金丝猴投喂食物(摄于2019年12月27日)。

本报记者 吴 君摄

核心阅读

在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活着川金丝猴的一个亚种神农架金丝猴。从以前半个月连金丝猴的影子都见不到,到如今杨敬元在研究基地吆喝一声就有金丝猴前来讨食——29年间,他寻觅着金丝猴的踪迹,不知走过了多少山路。他的研究,也让外界对神农架金丝猴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海拔2300多米的湖北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生活着一群神农架金丝猴。

“我爱这群活泼可爱的精灵,我相信它们也爱着我。”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敬元与金丝猴相伴了29年,从艰难跟踪到与它们相遇、相伴并开展更多研究,杨敬元对金丝猴有了更深的了解。

背着帐篷翻山越岭,丛林深处寻觅行踪

中午时分,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热闹了起来。“来,来,来……”杨敬元揣着金丝猴爱吃的各种食物,边走边呼唤着。

“噫,噫,噫……”不一会儿,一大群金丝猴欢呼着从山上下来,像孩子一样围在他身边讨要吃的。这是杨敬元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

1991年7月,21岁的杨敬元从原湖北林校林业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工作。1993年,杨敬元跟随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朱兆泉对神农架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初步调查,从此开始了他对神农架金丝猴的研究。

当时,杨敬元要背着帐篷、睡袋等全套野外装备翻山越岭,每天行程40公里左右,还要冒着随时可能被熊、豺、毒蛇等攻击的危险穿梭于神秘的原始森林中,睡在雪地和潮湿的箭竹林里。

因为没有专门的研究经费,他和朱兆泉只能自带土豆、红薯、方便面等食物在野外充饥,紧随着金丝猴的行踪。

“有时候半个月连猴子的影子都见不到。”杨敬元说,最开始,金丝猴对他们充满戒备,“哨猴一发现人影,马上会跟猴群报告,猴群很快就消失在眼前”。

杨敬元近距离接触的第一只金丝猴名叫“阳阳”,是一只雄猴。1995年春天,杨敬元接到当地村民电话,说是拾到一只受伤的金丝猴,他立刻赶去将金丝猴带回保护区治疗。

杨敬元专门给这只金丝猴搭了一个棚子,每天给它打针送药,经过细心治疗,它恢复了健康。后来他给这只金丝猴取名叫“阳阳”。

在和阳阳的相处中,杨敬元发现金丝猴很通人性,“我们就想对特定金丝猴种群近距离观察,了解、掌握金丝猴的生活和行为习性,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保护它们。”从那时起,杨敬元有了建立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的念头。

朝夕相处终得信任,人工补食初步成功

“以前观察金丝猴只能拿着望远镜远远地看。”杨敬元说,最初,他只能通过粪便、毛发和一些金丝猴活动时掉下来的树枝来寻找金丝猴,找到以后再观察、取样,研究金丝猴的生活习性。

2005年,杨敬元的团队成立了神农架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并在金丝猴的自然栖息地之一大龙潭建立了金丝猴研究基地。

杨敬元发现,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是树叶、树芽、果实和树皮。而神农架海拔高,冬季山上经常下大雪、结冰,金丝猴的食物供给很难得到保证。杨敬元和他的团队准备在冬季对猴群进行人工补食。

然而,人工补食试验并没有杨敬元想象的顺利。金丝猴生性胆小多疑、警惕性强,要取得猴群的信任并不容易。

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杨敬元和他的团队整天出现在金丝猴的视野里,“最开始,我们与金丝猴的距离在1000米开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猴群逐渐放松了戒备,500米、400米、300米、200米、100米、50米、30米……金丝猴终于接纳了杨敬元的团队。

刚开始,金丝猴对杨敬元投喂的食物不屑一顾。于是,他就用金丝猴的自然食物松萝包裹苹果投喂。但是,金丝猴只吃掉了外面的松萝,苹果依旧完好。“金丝猴不吃也坚持投放。”杨敬元说。

终于有一天,杨敬元看到了转机,一只金丝猴吃完裹在苹果外面的松萝之后,拿起苹果咬了一口,然后又扔掉了。

一天后,那只金丝猴又啃了两口苹果;又过了一天,它吃掉了整个苹果。一些年轻而好奇的金丝猴也吃起苹果来。半个月后,整个猴群开始采食杨敬元补充的食物,人工补食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不怕山路远 守护丛林间(自然之子)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