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群培:“搬”出新生活,走上致富路

时间: 2020-07-27 19:16:31 来源:群培:“搬”出新 作者: 群培:“搬”

走进山南市隆子县“菜篮子”工程园区基地,扑面而来泥土的芬芳,一排排温室大棚里,西红柿、花菜、黄瓜、西葫芦长势正旺,绿意盎然中,不时闪现群培忙碌的身影。“我们这里的蔬菜不打农药,全部都是绿色无污染的。”放下手里的活儿,群培满脸自豪。

群培今年42岁,与妻子儿女一起生活在隆子县隆子镇叶巴村,一家人和和美美。然而,三年前,群培一家的生活境遇完全不同……

群培的老家在隆子县雪沙乡普卓村,距离隆子县城有4小时车程,在这个偏僻的山村,群培一家靠着一亩薄田和几头牛维生,年收入仅7000元。由于群培身体不好,只能依靠妻子外出打零工贴补家用。2007年,群培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几年下来,医药费又给家里添了一笔沉重的负担。2016年,群培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时心里非常不好受。我一直都很羡慕能过上好日子的人,但是自己却没办法改变这种困境。”群培说。

2016年,自治区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听说其他地方陆续有群众搬迁,群培心里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普卓村海拔高,地处偏远,上学、就医、购物都不方便,只要能搬离山村,这些问题就有希望解决,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后来村里通知了自愿搬迁的消息,我第一个提出申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群培难掩激动。2017年9月,群培一家四口如愿搬迁到隆子镇叶巴村,并分到了一个独家小院,“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漏雨了也没有能力盖新的,现在的房子干净宽敞,采光也好,我们一家人实在太高兴了!”

更值得欣喜的是,与普卓村相比,叶巴村的海拔更低,气候也更温暖湿润,搬迁后,群培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这更让他下定决心,要靠双手尽快脱贫,过上好日子。

依托隆子县“十三五”产业扶贫项目的有力推进,群培和妻子被安排到“菜篮子”园区基地工作。面对熟悉的土地,群培打心眼儿里欢喜,跟着经验丰富的汉族师傅、年轻的大学生技术员,群培一点一滴积累着蔬菜种植技术和农机具使用方法。“刚开始确实有难度,连蔬菜的种子都分不清,我就把师傅讲的记下来,边学边自己琢磨。我还有一些老乡在拉萨的蔬菜大棚打工,平时我们也会通过电话和视频交流,我有弄不懂的地方,他们都会告诉我。比如莴笋、西葫芦、小白菜的播种距离有区别,还有些蔬菜生长时需要套袋子,这些我全都掌握了。”

凭着自身的努力,群培很快就精通了施肥、培土、育苗、操作农机具等技术。依靠在基地的工资收入,2018年,群培一家如期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7月,群培成为“菜篮子”园区基地的一名小组长,为本组20多名员工指导种植技术。现在,群培每月能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资,妻子能拿到3000元左右,再加上政府补助,群培家年收入达到10万元。

“我们原来村里第一批自愿搬迁的有7户人家,看到我们搬出来的人都过得不错,其他村民也都在打听‘易地扶贫搬迁还在继续吗’‘还有没有房子’。虽说故土难离,但大家对好日子的渴望才是最真切的。”群培说。

如今的群培,工作越干越起劲儿。“菜篮子”园区基地坚持不使用农药,只生产绿色无污染的蔬菜,这让群培心生敬佩,“这些蔬菜都是供应隆子县老百姓的,比市场价格低。虽说不打农药,人工除害虫的工作量有些大,但是想到全县老百姓能吃上健康的蔬菜,我就觉得特别高兴,自己现在做的事特别有意义。”(文/图 快搜西藏记者 秦盼)

群培:“搬”出新生活,走上致富路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