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任仲伦:观众依然在 电影院万岁!
时间: 2020-07-27 16:04:16 来源:专访任仲伦:观众 作者: 专访任仲伦:影院复工首日票房和观影人次都不高。这可能和目前定档影片数量有关。真正要提振观众的信心,提高上座率,还是需要有更多有质量的影片来支撑整个市场。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进入影院,更多影片定档,进入8月整个放映市场会渐入佳境。
此外,由于今年好莱坞的新片也全部延缓上映,这是前所未有的突发情况。历年来,进口影片占到中国全年票房的40%。如果美国的疫情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有可能会整个放弃今年的所有档期,这也将直接影响国内票房总量。
东方网:影院重启,部分新片和老片都将陆续上映,但还有很多备受期待的影片,例如原先的春节档依旧在观望,能不能为我们作一下预测,这批影片什么时候可以跟观众见面?
任仲伦:目前为止,今年原定的贺岁档除了《囧妈》,其他的影片到现在都还没有动作。我相信大家都在观望,作为创作者一定是希望尽快上映,但同时也有投资者担忧,这些影片的投资都比较大,普遍在几亿以上,因此决策会相对谨慎、迟缓一点。按目前每场售票率低于30%的标准,对投资者来说很有压力。希望随着放映市场慢慢正常化,这些影片能尽快与观众见面的。
关于行业
东方网:虽然疫情期间,电影行业几乎完全“停摆”,但发生的事情并不少。一些电影选择了与网络平台合作,在业内与社会上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何看待大电影在网络平台上首映?这是疫情时期一时的“无奈之举”?还是会成为一种常态?是机遇还是冲击?
任仲伦:《囧妈》在网络平台播放3天时间里就收获了1.8亿人次,6亿的播放量,这个数字对影院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囧妈》的转型成功给了中国电影界所有的制作商一个启示:其实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多样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你可以选择去影院去放映,也可以在视频网站和其他媒体平台上放映。对整个内容生产而言,无论是影视生产,还是其他的内容产出都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过去我们常常纠结于中国电影90%以上的营收来自于票房,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其他的收益手段。视频平台的出现,很好地补充了目前单一营收的局面,这对中国电影,世界电影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东方网:很多人也因此非常担忧,视频网站会不会有一天替代电影院?
任仲伦:就像真正喜欢旅游的人,不会满足于在电视里看风光片,肯定还是想到大山大水里去找一找真实的体验。我坚定地相信影院依然会在,观众一定会在,影院万岁。我必须维护我们这个行业基本的规则和追求。
去影院看电影是一种集体观赏的体验,是一种仪式感。电影最大的魅力除了思想内容,还来自于它的视听效果。为了有更好的视觉和听觉的体验,100多年来几代电影人不懈奋斗,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二维平面到3D到4D的发展历程。当年我们坚持要把李安的世界首部3D4K120帧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带到上海来放映,就是为了表达对他勇于探索新技术的支持。视听艺术所带来的魅力是在电视机前,特别是在手机前无法感受的,所以我们也从来没有放弃对电影技术的探讨,以求达到视听魅力的最大化。
东方网:疫情期间许多电影人不得不停工。您个人在疫情期间在做了些什么?有没有重温一些电影?是否带给您一些新的思考?
任仲伦:6个月的停滞,对中国电影的损耗很大,同时也强迫我们停下来脚步认真思考。那段时间我在家里看了不少电影,差不多把今年奥斯卡入围的影片都看完了。看完以后我越来越意识到,不管在什么年代,电影的生命力还是在电影的品质本身。
前几年我们因为商业上的成功,市场研究的焦点总是离不开“观众喜欢看什么?哪些影片高票房?”然后一窝蜂地仿效这些高票房的电影,批量化地“生产”电影。但是回过头来反思,这些年真正能够让我们记忆深刻、脱口而出的国产影片银幕形象有哪些?数来数去还真是不多。这就说明我们这几年可能在电影的文学性、人物的塑造上,还是有很多继续努力和提升的空间。市场化、商业化的指挥棒下,我们忽略了电影对社会真善美的表达、对文学力量的尊重,这些才是电影最本质的东西。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