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中的庐江
时间: 2020-07-26 20:55:33 来源:大水中的庐江 作者: 大水中的庐江7月24日,站在环巢湖大道的白石天河大桥上往下望,挖掘机长臂挥舞,各地增援来的武警官兵、消防战士正铆足了力气加固圩坝。7月22日,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石大圩发生决口,河水漫过堤防,形成20多米宽的缺口,连河村等周边村庄的水深迅速达到了两米左右。
“从6月份开始,庐江的雨水断断续续下个没完,我就预感到今年的气候不同以往,果然今年的汛情十分严重。”常年在庐江县工作的安徽省农科院的许有尊博士说。
转移人员5.8万多人,启用安置点30个,集中安置受灾群众3000多人,一场大水中的保卫战在这个巢湖旁的小村庄打响。
空荡荡的村庄
24日上午,同大镇施歪村村民徐昌盛发现,村子里的水涨得飞快。两天前,雨越下越大的时候,村干部挨家挨户把村民通过大巴车转移了出去。他把妻子安顿在县里安排的临时安置点,又忍不住跑回家一趟。抢收下来的粮食还在院子里,刚用了几年的家具摆在一层客厅,万一村里进了水泡坏了,他心疼。
东西收拾好了,徐昌盛发现自己出不去了。一夜的工夫,水涨了好几尺。幸运的是,站在二楼阳台上发愁的徐昌盛被开着冲锋艇前来巡逻的北斗救援队发现了。乘坐冲锋艇一路到了村口,徐昌盛回头看看空荡荡的村庄,提着给爱人换洗的衣服一脸不好意思:“给国家添麻烦了,不该偷偷跑回来。”
同大镇负责安置转移工作的干部吴怀庭告诉记者,21日晚,各个村委会就接到通知开始转移群众。十几个村庄的村民几乎在几个小时内就被转移一空。截至目前,受灾最严重的同大镇所有村民都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无一人伤亡。
安置房里读书的大学生
记者见到庐江县万山镇人大主席孙良杰的时候,他的嗓子已经几乎发不出声音来。从21日晚负责安置从同大镇转移来的受灾群众开始,孙良杰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运送物资、保障饮食、清点伤病群众,“虽然安置区条件简陋,但被子要暖,饭菜要热,医疗要有保障,这是咱们党对群众的承诺,一定要做到。”孙良杰说。
连河村村民周社学是位盲人,转移的时候,是同村的丁红连背着他上了车。他现在在安置点吃得好,住得也满意,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政府给他发的低保钱:“我攒了4200元钱,转移的时候放在桌子上忘记拿了。会不会被水冲走?”孙良杰安慰他:“生命第一。等洪水过了,咱们一起想办法。”
长岗初级中学的安置点里,今年刚刚考上研究生的沈强格外引人注意。他是和母亲一起到安置点来的,母亲患有类风湿病,沈强时不时要给母亲的关节处揉一揉,帮她减轻些疼痛。
除了照顾母亲,沈强剩余的时间喜欢看看书,刷刷手机里的新闻:“安置点里生活很方便,又正好是学校,读书是个好环境。”因为有了这个年轻人,安置点里的老人们有了新闻听,就总爱围着他问这问那。沈强也顺带成了安置点里的“小室长”,帮安置点的村民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这个夏天过得挺颠簸,可也攒下了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感动。书本上学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自己真正体会到了。”沈强说。
期盼水退的农场主
同大镇姜涛谷物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姜涛这几天借住在县里的妹妹家。1000多亩稻虾共作基地、40亩鲈鱼育苗基地、正在结果的100亩蟠桃、农场烘干房设施机械全部淹在了水下,粗粗统计,损失要上千万元。
“水稻是有保险的,但是相比于农场的整体损失,实在是杯水车薪。”姜涛说。
下一步怎么办?还要重整旗鼓吗?姜涛寻思着,以前我是种养结合,这次洪水把基地的设备冲坏了,干脆彻底整修一番,在种养结合前面加上“花园”两个字,搞农旅融合,“现在只等水退,基地马上就进行生产自救。只要土地在,咱农业创业者就没有停下的时候”。
和姜涛同样遭受巨大损失的,是种粮大户王士照,200多亩早稻已经抽穗,正是要收割的时节。“这几天县里农业农村局已经在初步统计损失了,非常关心我们的再生产问题。等水退了,我准备再补种一季小麦,地不能闲着,咱庄稼人也不能闲。”王士照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少雅 杨丹丹)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