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上海杨浦最大的旧改基地百姓圆梦:三千余户“大桥下面”人家要搬新家了!

时间: 2020-07-23 16:52:31 来源:上海杨浦最大的旧 作者: 上海杨浦最大

弄堂里的馄饨面店已经关闭。

“那时杨树浦路上的店铺品类齐全,卖什么的都有,女工们下班了都流连在这里逛街。到了晚上11点,饮食店楼上楼下都坐满了人,下班的人吃夜宵,馄饨只要一毛钱一碗。”长大后,许辛声下放到江西,直到1994年重回上海时,杨树浦路已经变了样。“当时所有店铺都变成了五金店,杨浦有那么多工厂,为了方便工厂就近购买零配件,杨树浦路变成了五金店一条街。”后来,工厂迁走了,五金店也做不下去,但直到今天,杨树浦路上还零零碎碎地残存着一些当年五金店的痕迹。

如今,杨树浦路上一排店铺都关闭了,居民骑着车在狭窄的道路上穿行。

近两年,杨浦滨江开发建设,公共空间逐步开放。“以前我们虽然生活在附近,但滨江都被工厂包围,没有办法走到江边。”杨浦滨江开放给公众活动后,许辛声第一时间报名到滨江的“人人屋”当志愿者值班,每天给游客介绍历史,讲讲过去的故事,这便是最让他满足的事情。

“现在要搬走了,最舍不得就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记忆。”年纪大了,总喜欢回忆。许师傅一边收拾着行李,一边抬头看着老房角落里被拆走的一处书橱发呆,好久才发出一声感叹:“这里是我的老窝啊……”

许师傅窗台上的花。

从居民家天台望下去,层层叠叠的雨棚和晾衣杆遮蔽了弄堂的天空。

居民在弄堂里打包行李。

最后一户搬走的“中国好邻居”

依仁里的老石库门一间挨着一间,中间只留出一条很窄的里弄,居民日常在这里晒衣服,种植盆栽,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衣物洒在每家每户的窗前,小猫在屋檐下伸着懒腰,这是老弄堂里最平常不过的宁静光景。

然而今天的小弄堂却十分热闹。屋顶上,工人正在拆卸空调机。二楼窗台上,居民正用绳子往楼下“吊”家具。一个用了十多年的白色旧冰箱、一张睡了30年的床,家具缓缓落下,楼下一位老师傅在帮忙接应,他麻利地解开绳索,绑在另一件家具上,再起吊,一个人完成了全部操作。他不是搬家公司工人,更不是旧改工作人员,而是89街坊的居民孙海麟。

在屋顶上拆卸空调。

“老孙,你一上午跑哪去了?”太太问他。“刚才隔壁说家里的水管漏水了,我帮他们修好了。”“隔壁家不是搬走了吗?”“对啊,他们现在搬到控江路上的过渡房了。”“搬走了你还管?”“管啊,怎么不管,都是老街坊嘛……”

1948年,孙海麟出生在这座石库门的亭子间,兄弟姐妹四人和父母蜗居在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结婚那年,他在亭子间上搭起了一座三层阁,把家里两层楼打扫得干干净净,变成一个整洁温馨的小家。老孙向来是个勤恳干练的人。“我小时候经常在黄浦江游泳,从定海路游到外滩,中午12点半下去,下午5点半上来,中间不带靠岸的。”

老孙和妻子。

看起来显年轻的老孙,其实今年已经70多岁了。街坊邻居都说:“海麟,海麟,一叫就灵。”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好邻居”。有一年冬天,上海遭遇寒潮,很多人家家里的水管都冻住了。孙海麟从早上六点起来忙活,挨家挨户给邻居换水表玻璃、更换水管。没有专业工具,他就用土办法、土工具来修理。排队找他帮忙的邻居,他在本子上记录了满满一页纸,去一家就勾一家,等到最后一单活儿结束,已经是晚上九点三刻。“那天我一共去了20多家。”身子骨硬朗的老孙从来不生病,那天却感冒发烧了好几天。

上海杨浦最大的旧改基地百姓圆梦:三千余户“大桥下面”人家要搬新家了!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