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者吴桂春的读书梦(众生相)
时间: 2020-07-23 06:26:42 来源:务工者吴桂春的读 作者: 务工者吴桂春吴桂春展示新的东莞图书馆读者证。
资料图片
因为疫情影响,在东莞近半年没有找到工作,吴桂春准备返回湖北老家了。离开之前,吴桂春来到东莞图书馆,交还读者证。他低头凝视着即将递出的读者证,很久才松开手。之后,他写下了一则读者留言:
“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有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愿你越办越兴旺。”
吴桂春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则留言很快火遍网络,还让他获得了一份新的工作。接受本报采访时,他笑着说:“新工作地点离图书馆很近,下班之后我又可以去图书馆了。”
来东莞之前,吴桂春在湖北老家开早餐店。2003年,为了供孩子读书,吴桂春来到东莞的鞋厂打工。在合租的房子里,工友们喜欢聚在一堆打牌,吴桂春却喜欢独自在一旁静静地读书。这些年,他把《红楼梦》读了四遍,还读了许多历史演义书。吴桂春说,他尤其喜欢《三言二拍》,“我喜欢看这些书,它们特别能让我明事理。”
一开始,吴桂春只能在地摊上买书看,直到2008年,工友告诉吴桂春东莞图书馆可以免费借书。在东莞图书馆,吴桂春第一次发现了《红楼梦》原来不只有80回,而是有120回。此后,图书馆成了吴桂春在节假日最喜欢去的地方。“图书馆里有舒适的空调和宽敞的座位,条件太好了。看到书架上那么多书,我心里有一种踏实感,这里的知识是我永远也学不完的。”吴桂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边读书、边工作的生活持续了十二年。今年年初,吴桂春已经交上5个月的房租,计划再找一家鞋厂工作,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多数鞋厂都停工了。没有收入,吴桂春觉得自己留在东莞的希望渺茫,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他在图书馆依依不舍地归还了读者证,写下了一条感人的留言。
就在吴桂春四处求职的时候,东莞市人社局在网络上注意到了他在图书馆的留言,决心帮助吴桂春留在东莞“再就业”。很快,东莞市人社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拨通了吴桂春的电话。接到电话的吴桂春感到十分意外,他没想到希望来得如此之快。
经过多方协调,东莞市人社局为吴桂春介绍了某小区的做绿化养护工的工作。人社局工作人员向本报介绍,吴桂春的工作是对小区内的公共绿化区域进行日常养护,每天工作8小时,包吃包住,购买社保。
对吴桂来春说,东莞市人社局的帮助是场“及时雨”,“没有政府帮扶,50多岁的我哪好找工作,只能回家了。”工作落实后,吴桂春心里踏实了不少,但最让他开心的事情是,工作的小区离图书馆很近,他可以继续留在图书馆读书了。“对我来说,图书馆比什么都好。”吴桂春说。
其实在东莞,像吴桂春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有500多万,占东莞市用工总量7成以上。为了让他们更好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东莞市下了大功夫。
在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指导下,东莞市为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保障工作,共划拨了2.88亿元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作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保和岗位补助。同时,面对疫情,东莞市还发出了《致广大来莞人员的一封信》,制定了“五配合四不愁”政策,保障外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就业生活,这对几百万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是直达心底的温暖。
近日,同样是一名来自湖北的务工者,在东莞的寒溪河,为了救一名落水青年,奋不顾身跳入河中。外来务工者没有把东莞当作“他乡”,而是可以像救亲人一样,搭救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位网友评论道:“东莞不愧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家。”
“海纳百川”是东莞的城市精神,从改革开放初期“孔雀东南飞,百万民工下东莞”到如今东莞外来人口占比全国第一,东莞迎来一代又一代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建设着东莞,为这座城市注入无限生机。无数的“外来人”变成了“东莞人”,在这里找到家一般的归属感。
当被问到东莞最大的变化时,吴桂春感慨:“东莞的城市变‘大’了,是一座更包容、更开放、更文明的城市,如果有机会真的希望留在这里。”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