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寻找河南籍英烈的亲人:从未忘却的英雄

时间: 2020-08-27 10:30:21 来源:寻找河南籍英烈的 作者: 寻找河南籍英

中新网太原8月27日电 题:寻找河南籍英烈的亲人:从未忘却的英雄

作者 杨杰英 张婷婷

“这么多年了,烈士亲属还能不能找到这里?”这句话,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水峪村的老支书刘捧寿念叨了半辈子。

寻找烈士墓碑现场。张婷婷 摄

近日,跟随水峪村村主任王福如的脚步,记者来到河南籍英烈余成彬的墓碑前。墓碑在村南边的郝家洼坡上,距离村子一公里处,坐东朝西,在一处静谧背风处。墓碑上“精神不死”四个大字仍能让人感受到英烈的铮铮铁骨。

据王福如介绍,村民都知道这里有英烈,墓碑也一直被村里人很好地守护着。在农业学大寨时期,因为垫地取土需要,当时任村三队队长的刘捧寿按当地风俗,将墓碑移到坡上100米处。每逢清明节到来,总有村民去祭拜扫墓。

寻找烈士墓碑现场。张婷婷 摄

经过悉心清理,墓碑上详细记录的信息保存完好。墓碑左下角记录“余成彬同志年四十八岁,河南商城县人。任三八五旅供给处第三分社社员之职。该同志于一九二九年参加红军,身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历任班长排长司务长科员等职,为革命工作十余年,经过长征艰苦奋斗,无日不在为革命为人民利益着想,是模范干部,不幸于一九四四年一月廿五日病卒,为全体同志之念。”右下角记录“三八五旅供给处全体同志敬立 一九四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修”。

“他当年都是干革命牺牲到这里的。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尽自己最大地努力帮他找到亲属,在没有找到前,我们村里人就是他的亲人。”刘捧寿如是说。

遗存下的缴获侵华日军军锅。张婷婷 摄

现年72岁的刘捧寿,为村里奉献了一生。他23岁时任村大队队长,31岁任村主任,48岁任村支书,一干就是四十余年的工作。他从小就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中,对革命先烈怀有崇敬之情。在他的家中,记者还看到了当时缴获侵华日军的做饭军锅,锈迹斑斑的铁锅是当时历史的最好见证。他说,尽管当年很多信息都不完善,寻亲难度大,但全村为英烈寻找亲人的事一直未放弃。

在一路的走访中,记者来到李长义家中。今年89岁的李长义,是那段激情岁月的亲历者。从老人口中得知,水峪村是八路军385旅部队的常驻地。1941年,村子曾遭到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村里人掩护八路军隐蔽到离村3公里处的狐岭沟里,加上雨天半山腰起雾,日军不得不原路返回,让当时驻村的八路军和村民躲过一劫。

保护墓碑的水峪村原村干部刘捧寿。张婷婷 摄

“当时驻村的队伍是385旅769团,他们的素质特别高,对百姓也特别亲。”李长义回忆说,村民们腾出自己的好房给他们住,但他们坚持住在村民的闲置房里。每天一早醒来,八路军早早就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瓮里的水始终是满满的,屋子里收拾得整齐亮堂。

昔阳是革命老区,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和抗日战争爆发后最早开辟的红色根据地之一。这里曾发生过黄岩底伏击战、广阳伏击战、卷峪沟阻击战、泥澄口伏击战等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李长义。张婷婷 摄

“今年是百团大战80周年,我们希望能找到英烈的后代亲人,告诉他的亲人们,英雄的功绩没有被忘记。”参加此次寻亲活动的昔阳县民政局相关人士赵兴东表示,革命烈士不应该被遗忘,也许他们的后人并不知道他们长眠于水峪村,希望余老的后人或是亲人,看到相关报道后,有机会来看看他。“烈士终会魂归故里”。(完)

【编辑:李玉素】

寻找河南籍英烈的亲人:从未忘却的英雄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