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寨的老年门球队
时间: 2020-08-26 04:49:39 来源:廖家寨的老年门球 作者: 廖家寨的老年图为郭新美(左)与球友打球间隙,在球场边休息。
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有一座小有名气的侨村——廖家寨。自清朝年间起,为了谋生,廖家寨人赶着马帮运送货物,往来中缅之间,不少人因此旅居缅甸。如今,全寨1450人,超过半数是归侨侨眷,并仍与远在缅甸的亲友保持密切联系。
这些年,外出谋生依然是大多数廖家寨人的选择,不过寨子里一点也不冷清。留在家中的老倌(老汉)老奶身体棒,精神好,舒心爽朗的笑声时时可闻。为什么?且跟记者去看个究竟。
让老倌老奶动起来
下午3点多,廖家寨的门球场内不时传出球杆击球的清脆响声。走近一瞧,场上挥杆的,场下观望的,竟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倌老奶。粗略一数,有近20人。
“这些老人都是我们廖家寨门球队的队员。现在队里总共有38人,好几位都80多岁啦!”说话的是廖耀昌,廖家寨村民,刚过花甲之年。
廖家寨竟有门球队,队员还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面对记者的好奇,廖耀昌作为这支老年门球队的创建者,娓娓道来背后的故事。
2016年,龙陵县举办老年人运动会,廖家寨组队参赛,报的项目是门球和太极。作为领队,廖耀昌那时也是第一次接触门球。“一边比一边学,我发现,这个运动既不累人,又能锻炼四肢,很适合60岁以上的老人。”廖耀昌想到了廖家寨的老人们。这些年,多数年轻人外出打拼,留下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倌老奶守着寨子。
“现在生活这么好,得让老人们过得更有幸福感!”廖耀昌决定,回寨子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带大家动起来!没曾想,听他一说,寨子里的老人都跃跃欲试,一下就报名了20多人。
2017年,廖耀昌与村民小组商量,将寨子里废弃不用的小学校舍拆除,新建了一片露天门球场。2018年,村里又整合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多笔资金以及旅缅侨胞的捐款,修建了门球场的围墙与挡雨棚。这下,老倌老奶们打球就不怕日晒雨淋了。
“你看,这是我丈母娘,83岁了,是门球队最早的队员之一。”顺着廖耀昌手指的方向望去,球场边,一位头戴草帽的奶奶正健步走下球场,将手中的球棒递给另一位老伙伴,红润的脸上堆满了笑。
“刚打完一局,好玩着呢!”老奶奶名叫郭新美,是一位缅甸归侨。和记者聊起自己的日常作息,她笑言,自己几乎一天都“泡”在球场。“每天早晨8点多吃过早饭就来打球了,中午回家吃顿晌午饭,下午2点多再来,打到天黑嘛!”
在廖家寨,像郭新美这样“痴迷”打球的老人不在少数。“大家都喜欢打呢,来晚了都没球棒。”郭新美边说边指着球场上另一个矫健的身影:“那是杨才美,家里也有亲戚在缅甸。她年轻,才70岁,是我们队的主力。今天上午还去集镇赶集呢,一回来吃了午饭就又赶着来打球啰!”
小村寨变了大模样
“走,去我家坐坐嘛!不远,四五分钟就能走到。”见场上两队打得正酣,郭新美拉起记者,招呼去她家做客。她与老伴住在小儿子一家5年前新修的小院里。平常,儿子在外做生意,家中就老两口。
走进庭院,一栋二层小洋楼宽敞气派,刷着黄漆的木制装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郭新美的老伴黄云昌正坐在院子阴凉处,埋首编织一只竹筲箕,细长的竹条在他手中左插右穿,不一会儿就有了大致轮廓。
“奶奶总拉爷爷一起打门球,但他爱静又手巧,喜欢在家编竹具。”同行的孙媳妇邵丽仙从外村嫁来已有10年,和两位老人住得很近,时常走动。在她印象里,老两口一直身体硬朗,平日里自己扛着锄头挖地、种菜。“爷爷80多岁了,一到夏天还能洗凉水澡呢!”
郭新美领着记者在家转了一圈。看到厨房灶台上放着中午没吃完的一盘卤猪头肉和一盘辣子炒肉,她不好意思地笑道:“中午赶着去打球,匆匆忙忙的,都没顾上收拾。”屋梁上还挂着四五只腌制火腿。“这只是小儿媳家的,那只是二儿媳家的,都先挂在我这儿,要吃了就来拿。”
聊到吃食,郭新美忍不住感叹,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别的不提,就说家里养的这六七只鸡,我都是用菜和面拌成糊糊来喂,以前这些哪能给鸡吃,都只舍得喂孩子。”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