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中国警察驻扎在阿富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时间: 2020-08-25 10:31:38 来源:中国警察驻扎在阿 作者: 中国警察驻扎

2010年4月某日,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内,一男子突然暴起袭击正在工作的中国出入境审查官。猝不及防之下,出入境审查官,受伤严重,多处流血。

这位被袭击的出入境审查官就是现任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执勤六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陈清海,也是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候选人之一。

8月17日,记者跟随国家移民管理局组织的“寻找最美国门名片”采访组来到厦门,见到了这位经历生死、业务精湛、怀揣匠心、身份多样的“海哥”。

陈清海驻外工作照。

三赴海外 他是走出警营的外交官

2009年9月,在证件查验方面业务精湛的陈清海临危受命,作为第一批受公安部、外交部指派的出入境审查官前往阿富汗。

“接到任务时,儿子才出生没几个月,心中多少有些不舍。”回想起当年的事情,陈清海的回答依然坚定,“但我清楚这项工作的意义,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再危险再困难我都应该去。”

当时的阿富汗刚经历战乱,政局不稳,恐怖爆炸、袭击活动频繁,每天都能听见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此起彼伏的枪弹声。

为了安慰家人,陈清海告诉他们使馆区是最安全的,恐怖分子都不敢来,跟在家里一样, 直到那次……

“当时我正在向当事人讲解文件规定,他突然对我进行袭击,我毫无防备,也没有任何防卫的机会。”陈清海说,“连身上的手机都被打碎了,流了好多血。”

陈清海遇袭受伤。

谈到那次生死经历,陈清海显得很淡定,还跟记者吐槽当地的医生。殊不知,那次遇袭险些要了他的性命。

“当地医疗条件很差,根本没有CT、彩超一类的设备,医生仅凭我的意识和现场反应确认我内腔没有出血。”陈清海笑着说,“当时我看到医生为我注射用的针头掉在了地上,他从地上捡起来没有进行任何消毒,直接给我扎在了身上,嘴里还不停地说‘no problem no problem’(没问题),差点没被气死。”

幸运的是,陈清海当时内腔没有出血,否则可能就回不来了。

对于这次生死经历,10余年来陈清海一直深埋心底,从未对家人和同事谈起,直到近期被同事发现当时的照片,他才被迫“揭秘”。

陈清海的妻子告诉记者:“我也是这次听他的事迹汇报才知道的,没想到他在阿富汗经历了这么危险的事情,还瞒了这么久。”

800多个日夜的驻阿经历,锻造了陈清海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政治自觉、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由于表现出色,陈清海又两次受外交部、公安部指派,先后前往马来西亚、肯尼亚,继续担负签证审查重任。

工作中的陈清海。

默默坚守 他是独具匠心的证研人

离开硝烟未尽的异国,回到熟悉的家乡,陈清海重返证研岗位,踏实低调地工作。从高崎站核审队组建至今的20年里,陈清海一直坚守在“鉴证研判”的最前沿,通过知识和实践的不断沉淀和打磨,让自己逐渐丰满强大起来。

“清海是站里证件鉴别领域工作时间最久、经验最丰富、专业水平最高的民警,正因为有他在,我们才有底气打造全国一流的鉴证研判团队。”高崎边检站执勤六队队长周为东指着墙上的标语自豪地说。

在陈清海的不断努力和钻研下,由他撰写的《浅谈97版护照的改进意见》获评公安出入境管理系统调研报告一等奖,文中提到的新型防伪技术在新版护照制作中被采用。

“只要是海哥执勤,大家都很安心,遇到不熟悉的证件、把握不准的案例,总在第一时间想起他。”与陈清海共事10余年的同事殷丽萍说。

陈清海还结合海外经历和收集的基础资料,撰写的文章在证件研究网和相关总站主页屡获专题推荐,对新形势下证件鉴别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现实指导作用。

凭借好学肯钻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陈清海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公安部证件研究专家库人才和移民管理系统反恐研究专家,并于今年6月入选公安部公安专业类培训教官。

中国警察驻扎在阿富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