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痴者技必良
时间: 2020-08-24 07:14:59 来源:艺痴者技必良 作者: 艺痴者技必良祖春苗正在雕刻创作。
《杯中情》陈列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空港新城文化创新创业园里。
8月15日午后,空气潮湿闷热。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陕西盛百世雕刻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的工厂里,汗珠顺着祖春苗的脸颊滚落,她顾不得擦汗,全身心专注于手里的三角刀尖,寻找下刀角度。一只黄鹂鸟的翅膀,在她的雕刻下,羽毛逐渐呈现出纤毫毕现的逼真感。
这幅木雕作品名为《春色满园》,画面中间,是一只蜻蜓立于芦苇之上。蜻蜓采用浮雕的雕刻手法,凸出画面,形象饱满、立体、生动,振翅欲飞。
以上情景是祖春苗工作的日常画面。她今年32岁,是雕刻行业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人对木头的诉说
雕塑何以如此灵动?祖春苗道出其中玄机:巧劲。
她歪着头,俯下身子,准确熟练地下刀,木头发出咝咝声,木渣纷纷掉落。锯子、木锉、凿子……200多种工具摆满了半个木桌。
一件好作品背后,除了巧夺天工的设计外,还有水滴石穿的不断积累。下刀的轻重、角度,都极大地考验着雕刻者的经验和耐心。
《春色满园》中的一只黄鹂鸟光翅膀就刻了约300刀。
祖春苗说,一块好木头质地细密,每一个细微的部分,都要不断雕琢,尽可能还原草木鱼虫自然的样貌,让好木头和好工艺相互成就。
在祖春苗这里,时光走得很慢。每天9个小时,她总是耐心地面对眼前的木头。一个月能雕刻完成的或许只是一只鸟、一朵花、一座小拱桥。整件作品的完成,通常需要耗费至少半年时间,最多的需要几年光景。
走进楼增良木雕艺术博物馆,迎面看见的是一幅4米长的《清明上河图》木雕作品。该作品栩栩如生地还原了画卷里的市井百态,给人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如花生粒大的小人儿,要刻画出人物面部的弧度,甚至还能看出眼角眉梢的表情,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手指、根须等元素的雕刻,更是如行走崖畔,刀刀惊心。
“光人物就有近200个,形态各异,制作难度非常大。我们4个人用了3年8个月时间,2018年完成了整部作品。”祖春苗说,这也为她后来制作《杯中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木头上找灵感
这不像女孩的手。
这双手粗糙、生茧、关节粗大。经年累月雕刻,祖春苗的手已经变形,右手更甚。常年拿刀,也有失手造成滑刀的时候。“一年手被铲到三四次很正常,严重时缝几针。一般都是照样工作。”她说。
祖春苗14岁时外出闯荡,在家具厂打工8年,深感手艺陷入瓶颈。经同行介绍,2009年,她不远千里慕名来到西安。
在陕西盛百世雕刻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工作期间,董事长楼增良很快就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并不失时机给予点拨。
楼增良是中国木雕艺术和古典红木家具制作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东阳楼派木雕技法基础上,他将中国绘画艺术丰富的表现手法运用在雕刻中,让这门传统制作工艺的文化和美学内涵大大拓宽。楼增良创作作品千余件,获奖百余件。
“这个孩子能吃苦、坐得住,基础也很好。”在进一步了解后,楼增良收祖春苗为徒。在师父的指点下,祖春苗技艺不断精进。
2017年夏天,祖春苗偶得一块上好的黄杨木料。她决定独立创作一件作品。
拿着这块木头,祖春苗反复端详,根据木头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走势等构思,对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的搭配,从微观和宏观上整体把握。“随物赋形,从木头上找灵感”,她脑子里回响着师父的话。
她介绍,完成一件雕刻作品,要经过选料、去皮、打坯、雕刻、打磨、抛光、打蜡等7道大工序。在这7道大工序之下,还可以分为近20道小工序,环环相扣。
历时8个月,《杯中情》出世。
这是一件立体作品。一根果实累累的树枝从杯中伸出,一只山雀栖于其上,神情悲戚。杯子镶嵌在大叶紫檀制成的木架之上。“我想通过这件作品呼吁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守护好绿水青山。”祖春苗说。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