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玛可河的日与夜(保护区里的年轻人(16))

时间: 2020-08-24 06:27:03 来源:玛可河的日与夜( 作者: 玛可河的日与

克服了想走的冲动,把寂寞转化成热情,很快,林学专业出身的张启成就找到了用武之地。野外调查、作业设计、方案编制,从理论到实践,从新手到行家,张启成有自己的感受:“这里真的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宝库,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更是我们学习的课堂。”如今,他对林场里各片区的树种及生长情况了如指掌,5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见证了青春,也记录了成长。

查看地形、标准测量、乔灌草调查……这些专业名词已经占据了张启成的生活。“我的工作就两个方面:一是为植树造林做好前期准备,二是观测已栽植树木的生长情况。前者好比先遣队,后者类似保育员,为的都是让树林长得更好、更健康。”他说。

如今,林场里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正式职工达72人,占员工总数近一半。思维的碰撞,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2017年至今,玛可河林场生移栽苗总量从40万株提升至400万株,新育苗保存率从30%提升至85%,林场营造林工程的质量实现突破。但对张启成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不止于此。

之前,玛可河两岸的居民以伐木为生,大片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人与林的关系极度紧张。“而现在,每年5月,植树季一到,当地的植树工人们全家上阵,平日里人烟稀少的山谷中热火朝天,那场面像盛大的节日。”张启成摸摸头,笑着说:“我相信,家家参与、人人动手,这样的植树更有意义。”

20:00

温室大棚

育苗人冯智鹏,29岁

百万株幼苗

8月的青海南部地区,天黑得很晚。夕阳热烈地燃烧着,玛可河林场的大院,迎来了一天中的欢乐时刻。

篮球场上,抢断、投篮,激战正酣;办公楼前的广场上,欢快的音乐伴着旋转的舞步,锅庄是姑娘们的最爱……如果这些是激情最直接的表达,那么智能温室里,则有对激情的另一种诠释。

温度调节、墒情测试、长势记录……29岁的冯智鹏正加班加点,观测一批自主培育的树苗。一个个纸杯大的穴盘内,卫茅、冷杉、四川丁香的幼苗正茁壮成长。“这是我们的育苗基地,近百万株未来的参天大树在这里迈出成长的第一步。”冯智鹏自豪地介绍。

玛可河地区海拔较高,可选择栽植的树种少,从外地移植的树种成活难度大,所以,自主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玛可河林业局营林部展开科研攻关,从川西云杉母树林研究,到鳞皮云杉播种育苗技术突破;从低效灌木林更新改造,到果洛野生种子植物比较……如今,高原造林的关键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玛可河林业局营林部部长马应龙告诉记者:“2014年至今,我们年出圃的优质上山苗从10万株提升至90万株;各类苗木库存量从300万株提升至1400万株。这个成绩离不开这些年轻人的贡献,他们是绝对的主力。”

说着,马应龙带记者来到另一处大棚里——川贝种植基地。“作为中药材,川贝吸引了许多居民采挖,林场植被受到很大影响。后来,我们决定建一个川贝种植基地。把种子无偿分发给当地群众,这样既能减少采挖对植被的影响,还能帮他们致富,一举两得!”马应龙介绍,“目前,川贝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亩,预计在未来5年内,就可以实现推广。”

结束一天的采访,走出川贝种植大棚,天色已经暗淡。远处宿舍楼上的点点灯光透过玻璃,照亮了林场的路,仿佛也照亮了背后的山。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4日 14 版)延伸阅读

玛可河的日与夜(保护区里的年轻人(16))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