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守艺人”张慧霞:让岭南派旗袍成为广州的新文化名片
时间: 2020-08-24 05:39:02 来源:旗袍“守艺人”张 作者: 旗袍“守艺人张慧霞
穿着黑色套裙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张慧霞端庄典雅。在张慧霞位于广州天河区的旗袍展示店里,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到店观摩或定制旗袍。来广州创业24年间,张慧霞白手起家,从东山口一间7平方米的小裁缝店,到如今在广佛两地开起十多家旗袍店,见证了“生活旗袍”概念在广州的逐步流行;如今张慧霞一直还坚持着自己的手工旗袍,疫情期间,张慧霞还为广州的400多位“抗疫巾帼英雄”送去了旗袍,张慧霞说,作为一名旗袍“守艺人”,她希望把旗袍文化传播开来,让中国旗袍走向世界,也让岭南派旗袍成为广州的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王雅欣、石思思
当年怀揣1000元闯广州
张慧霞来自山西,是地道的北方人,由于小时候家里人经常帮人做衣服,她从小就跟着奶奶学习针线活,据介绍,现在她在旗袍制作中各种独特的针法都是跟奶奶学的;高中毕业后,张慧霞如愿地入读服装裁剪学校。毕业后,家人希望她能留在山西工作,但她决心来广州闯荡,而她想到的到广州立足的方法就是在这里开一家服装店。“我是把‘生活旗袍’概念带入广州的第一人。”张慧霞自豪地说。
她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人很少穿旗袍,当时一般只有酒楼的迎宾人员才会穿旗袍,一件旗袍加个白色披肩,便是这个行业的“工作服”。而走在大街上,鲜少看到有人穿旗袍。
当张慧霞跟父母说要在广州开旗袍店时,父母一直反对。当时父母的理由是,第一,广州毗邻港澳,人们穿时装比较多,而旗袍是传统服饰,很可能遭遇“水土不服”;第二,广州天气炎热,一年之中能穿旗袍的季节并不多,旗袍很可能派不上用场。
1996年,张慧霞怀揣着1000元来广州闯荡。她的第一间店位于广州市烟墩路。“当时选择在这里,因为老东山这里比较有文化气息。”一台缝纫机,几匹布料,当时20多岁的张慧霞开始了在广州的创业之路。张慧霞坦言,当时在广州创业面临几个困难,首先是语言关,自己不会说也听不懂粤语;其次,虽然她打出来的招牌是做旗袍,但因为当时广州人还没有穿旗袍的习惯,店里的生意很是冷清。“我到广州的前三个月都是这样的,因为没有名气,没人找我做衣服。每个月1000多块钱的租金是我换拉链、挑裤脚、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很艰难。”
自己当“行走的模特”
张慧霞说,尽管当时没有生意,但她还是看中了旗袍在广州的发展空间。“正因为没人做,我做才可能会成。广州有着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又是一座非常有包容性的城市,像旗袍这么有文化韵味的服饰,在广州不可能没有市场。”张慧霞说,当时她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大街上没人穿旗袍,她就自己穿,自己当模特。“那年夏天,我穿着旗袍去东山百货大楼买东西,出来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追上我,问我身上这么漂亮的衣服在哪买的,我说都是我自己做的,她几乎不敢相信,就这么跟着来店里了,我的第一个客人就是这么来的,我给她做了三件衣服。我真的很感激她,当时是她让我看到了希望。”在张慧霞看来,是自己性格中不服输的劲头让她在创业初期挺了过来。
从第二年开始,陆续有人上门找张慧霞做旗袍,往往顾客进门第一句话就是“你师傅呢?” 张慧霞称自己就是,可客人却不信。“客人一看旗袍师傅竟然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大部分人就走了,以为我在吹牛,这让我很受伤。”从1997年开始,张慧霞决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旗袍店,她将自己的名字注册成为商标,慢慢地“慧霞旗袍”开始在广州走红。张慧霞说,当时这个决定是很冒险的,万一旗袍手艺不行,招牌就砸了。
“让老百姓穿着舒服”
在张慧霞看来,自己能创业成功,根本原因是踩中了广州改革开放的步点。她说,广州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创意之都、时尚之都,所以自己的“生活旗袍”在广州推出时,广州的很多广告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率先成为了试穿者。在他们的带动下,“生活旗袍”概念在广州逐步流行开来。
从创业之初,张慧霞主推的概念就是“生活旗袍”。“很多女性可能只在结婚当天会穿一天旗袍,但我告诉我的顾客,旗袍在生活中也可以穿。”她说,旗袍有京派、海派、岭南派之分。京派是庄重贵气,海派则是张扬自我、时尚精美,而岭南派则是低调内敛。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