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主刀医生会由大主任换成年轻医生吗?
时间: 2020-08-23 02:26:15 来源:手术台上,主刀医 作者: 手术台上,主前段时间,一个问题被很多人转发:约定好让大主任做的手术,在手术台上会悄悄换成年轻医生吗? 这是一个关于病人切身利益的问题,病人愿意找主任医师,看重的就是经验丰富、能够应对突发情况。然而,这其中还涉及了团队协作、医生成长与就医指导等方面。
手术讲求团队协作
有时不止一位主刀
首先要说明的是,大主任不会全程参与手术。一台手术通常由划皮、拉钩、暴露手术位置、主要步骤的手术、止血、缝皮等步骤组成。
重点是,为了印证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一般手术的关键步骤,都是由主刀医生完成。至于划皮、暴露手术位置、止血、关闭腔隙等步骤,一般是由助手完成的。
这就好比一台酒席,从备菜、洗菜、切菜,到烹饪,上菜,都由大厨一人完成,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手术讲求团队协作,需要各个成员各施其职,密切配合。
根据《手术分级制度》,依据手术的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拿骨科来说,一级手术如简单的清创或手外伤,只需要一人操作即可;四级手术,比如颈椎后路开门手术,一般需要3到4个人参加,两个助手先上台暴露,主刀医生等助手暴露好,再行椎管开门减压的操作,等主要操作结束,助手再行止血,关闭切口。
至于一些更复杂,大型的手术,例如肝移植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胸腹部联合的手术、肿瘤减灭术,可能需要两组甚至更多的医生来参与。不同科室的医生也有可能参与,例如妇科医生和普外科医生互相配合,胃肠外科医生与肝胆外科医生合作,这时候不好区分谁是主刀医生。
福建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廖东山说,拿心脏外科,尤其是小儿心脏外科来说,多为四级手术。每台手术大约2小时起跳。一天一般有3~4台手术。这对医生的精力和体力都是一种考验。如果每台手术都由主刀医生从头做到尾,从医生角度来讲,那么很可能精力、体力不支;从患者角度来讲,手术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由观看到实操
是每个医生的必经之路
从医学发展角度来讲,手术也是传帮带的过程:临床医生都是靠手把手教出来的,每一个术式的掌握都是靠带教+操作一点一点累积的。
17世纪的手术教室,有“圆形剧场”的雅号——主刀医生和助手在舞台中央操作时,想要学习的人围绕着舞台坐了一圈又一圈——除了救病人的命,实质上还是为了进行医学教学。
所以,“观看”是学习手术很重要的一步。
但观看千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一般来说,实习阶段,手术台上的操作一般为拉钩、缝皮等;规培阶段,一般为开胸、打结;“荣升”到一助,“老板”就会有意识地教你一些关键步骤,甚至让你操刀。
廖东山还记得,主刀医生让他操作的第一台手术是主动脉导管夹闭手术。手术开始前,主刀医生就告诉他,今天由他来操作。主动脉导管未闭,是病人的心脏结构出现异常。
正常人的主动脉到肺动脉的导管原本应该闭合,但这类病人的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个管腔,这种手术就是用线把中间部分扎起来,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第一次站在主刀位置,非常紧张,手全程都在抖,会忘记下一步做什么。原本以为都掌握的步骤,操作起来才知道完全不一样。”廖东山说。当时,主刀医生就站在一助的位置,一步一步指导,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立医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方主亭博士说,第一次被主任点名做肝动脉造影手术时,既兴奋又紧张,导致的结果就是动作不连贯,但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最终顺利完成。
有了“第一次”之后,后边就完全上手了。廖东山认为,从一助到主刀的过程,训练的不仅是对理论、技能的掌握,还有勇气和胆量。
手术安全是根本前提
技能累积就像升级打怪
对医生来说,临床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不可越级别手术。
根据我国手术分级制度,一般来说,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高年资住院医师,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等等等等。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