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面对汛期洪水挑战,洛阳这些一线防汛工作者携手编织起一张防护网

时间: 2020-08-22 11:19:19 来源:面对汛期洪水挑战 作者: 面对汛期洪水

面对洪水挑战,千千万万的防汛一线工作者,共同编织起了守护江河安澜的防护网,工作看似平凡,却是迎风而上、冒雨前行的逆行者。今天,记者将带您走近这些一线防汛工作者。

天气预报员陈红霞:把脉风云变化 捕捉云雨动向

(洛报融媒 记者 郭飞飞 通讯员 禹东晖 文/图)

陈红霞

今年55岁的陈红霞,市气象台的资深预报专家。1987年,她从大学毕业后就从事天气预报工作。她说:“对我们来说,一次天气过程就是一场战斗。”

市气象台值班室全年365天24小时有人值守,汛期实行双人24小时值班制,一旦出现天气过程,相关业务人员全部上岗,时刻紧盯各类气象数据和图表。陈红霞说:“洛阳地形复杂,汛期天气多变,强对流天气多发,汛期气象服务至关重要。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是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消息树’和‘发令枪’。”

每次降雨过程,天气预报员们都做了大量工作。以19日、20日的强降雨为例,前期市气象台技术人员通过研判、会商,提前于18日上午发出了重要天气报告。“主要降水过程集中在19日下午到20日,过程总降水量在20到60毫米之间。”简单的几句话,是天气预报员们对数千万个数据分析的结果。

降雨过程中,天气预报员们还要实时监测雷达回波演变和各站点实况雨量、关注天气系统的变化情况、对预报进行及时修正、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降雨结束,还要进行分析、总结。

陈红霞说:“每天面对的都是高高低低的数据、弯弯曲曲的线条,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里面隐藏着天气变化的秘密。”

天气预报员就是这样一群人,把脉风云变化,捕捉云雨动向,让我们在汛期与洪水的较量中,抢得先机。

水文测报员邢杰炜:摸清河流“脾气” 当好防汛“哨兵”

(洛报融媒 记者 郭飞飞 文/图)

邢杰伟

水文测报员,您听说过吗?如果说天气预报员“管天”,那么水文测报员就是“管地”的,他们主要监测河流水位、流量、泥沙含量等,人称“江河郎中”。今年46岁的紫罗山水文站站长邢杰炜说:“下大雨了不往家里跑,还往河边跑的,就是干水文的。”

邢杰炜老家山西省稷山县,黄土高原腹地。他说:“最初想干水文,就想将来能给家里打口井。”但工作后,他深刻意识到,洪涝与干旱一样,都能带来巨大危害。

1994年,邢杰炜毕业后来到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下属的水文站工作,1996年到紫罗山水文站工作至今。他说:“紫罗山水文站位于北汝河上游,属于山溪性河流,汛期水位暴涨暴落,防汛压力极大。”

水文测报员常年与河道为伴,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水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数据都要进行定期监测。到了汛期,监测密度增大,他们更是一周连轴转。邢杰炜说:“汛期水文资料是防洪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举例来说,河流上游出现了强降雨,但下游天气晴好,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预报预警,下游面对突然袭来的洪水,后果可想而知。我们就是根据监测的数据,推算出洪峰到达下游的时间,为下游地区进行防洪部署赢得时间。”

“正是靠着这些常年积累的数据,水文人才能更好摸清河流的‘脾气’,当好防汛的‘哨兵’”。邢杰炜说。

巡坝员张成庄:守护河渠保平安

(洛报融媒 记者 王博东 通讯员 李智波 文/图)

张成庄

50岁的张成庄,是陆浑水库管理局总干渠管理处田湖段段长。他每天要沿灌渠堤坝走20多公里,同事们知道,每天对干渠沿线至少细致排查一次,这不是谁都能坚持下来的,张成庄已经干了30年。

陆浑灌区渠道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渠道坝体的安全事关周边村子安全。最初参加工作时,张成庄每天一早带着干粮步行出发,一边走一边检查干渠是否有漏水点、滑坡情况等隐患。晌午,他在堤坝上吃点干粮,就沿着另一侧堤坝返程,到单位时已经晚上6点多钟。因为常年在堤坝上巡逻,他肤色晒成了古铜色。

面对汛期洪水挑战,洛阳这些一线防汛工作者携手编织起一张防护网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