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文艺评论要接地气有底气长灵气——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任主席夏潮

时间: 2020-08-19 07:17:02 来源:文艺评论要接地气 作者: 文艺评论要接

【新闻人物】

光明日报记者 郭 超

对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大家庭这个最年轻的团体会员来说,夏潮并不是一个新人。他是评协第一届副主席之一,在中国文联有着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并在担任文联党组成员期间分管文艺评论工作。

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阶段,夏潮接受了良好的历史学和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训练,这让他获得了扎实的理论素养和宏阔的历史眼光,其《中国近代政党史》《龙年——1976》《香港世态百象》等早年著作,在学界就引起过关注。主要从事行政工作后,夏潮在提升自身文艺和理论素养的同时,又与各领域的文艺家、评论家广交朋友。

夏潮 资料图片

今天,站在发言台前,64岁的夏潮显得谦逊、儒雅、务实。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会不假思索地娓娓道来。评协的工作他自然非常熟悉,评论界存在的问题他也毫不讳言。

“文艺评论应该密切关注当下,才能彰显其存在的意义。”夏潮说,文艺评论工作者应紧贴时代要求,紧贴当下文艺实践,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而且,面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呼啸而来,“历史变化如此深刻,社会进步如此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无比活跃,各种观念思潮碰撞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为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宝藏。艺术家必须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记录、描写、反映这个时代,才能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同样,评论家也只有密切关注当下,跟上时代节拍,紧贴时代脉搏,才能不为时代所弃。

“对于许多学院派出身,有着长期学术训练背景的教学科研人员来说,坚持以评论为中心,坚持关注当下,还需要改变一些固有的习惯。”夏潮说,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各艺术门类最新的动向和最新的作品,更关注社会百态,尤其是年轻人的文艺欣赏趣味和文艺消费方式的变化,以及网络文艺生产和消费的新热点。“我们需要在习惯撰写长篇幅的学术论文以适应当前相对固化的学术评价体系的同时,动手写更多针砭时弊的批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文风,转换话语体系,以使批评文章更短小、更接地气、更有灵气。”

“评协是由各文艺门类理论评论工作者组成的组织,它不是一个纯文学界的社团。因而,关注当下,不仅要关注当下的文学作品,更要关注文学之外其他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实践,这也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得以成立的初心。”夏潮说。

“这些年来,批评这个词似乎完全贬义化了,我们更习惯于更加中性化的文艺评论了。”夏潮认为,这一变化隐含或者说折射了当前文艺评论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文艺评论蜕化为溢美泛滥、肉麻吹捧的文艺炒作、文艺表扬,这大概也可以算是消费时代的文化镜像之一。批评的锋芒消失了,文艺评论对于文艺作品的传播、护佑、引领的作用也自然消失。

“文艺评论要接地气、有底气、长灵气。”夏潮认为,文艺评论要接地气,就不能只在圈子里搞,自娱自乐,写出来的东西老百姓不看。要有底气,就不能搞红包评论,也不能套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传统文艺评论者要能与网络文艺评论者对话,传统文艺评论者也要关注网络文艺热点,要熟悉网络语言,这样写出来的评论才会长灵气。

成立六年来,为将协会建设成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温馨之家,评协第一届主席团和理事会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夏潮说,在此工作基础上,我们还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要使协会更有亲和力。在坚持基本的政治立场前提下,对学术和艺术上不同观点的争鸣应不扣帽子、不贴标签,提倡对争鸣中的不同意见宽容一些,对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宽厚一点。要让不同背景、不同出身、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门类的评论家们在协会这个大家庭中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文艺评论要接地气有底气长灵气——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任主席夏潮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