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吃得精住得妙逛得深玩得透,上海人会读书,更会生活

时间: 2020-08-18 06:26:28 来源:吃得精住得妙逛得 作者: 吃得精住得妙

摘要:上海书展溢出的“逆向破圈”,不光是书的溢出,更是生活方式和文化业态的溢出。

新华书店携手链家打造的“城市书房”昨天(17日)在上海书展揭牌启动,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小而美”的阅读空间。市民可以在家门口的中介门店里阅读、把书带回家,还能参加阅读分享活动,对上海市民来说,这座城市与阅读相遇的场景越来越日常。

吃、住、行、玩,都能“转角”遇到书。相比近年来“书店+”的复合业态探索,在上海书展呈现的种种新案例显现,“+书店”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新体验。越来越多人体会到,阅读应该成为生活场景、美好生活的文化增量。上海书展溢出的“逆向破圈”,不光是书的溢出,更是生活方式和文化业态的溢出。

“食+书”

寻觅“有滋有味”的城市记忆

“作家不一定都是美食家,但历史上的伟大作家,留下了关于饮食的精彩描述,比如《红楼梦》。”作家孙甘露站在国际饭店可以眺望远方的阳台上,描述“食”与“书”的联系。

“作家餐桌计划”是本届上海书展一大创新:精选七家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餐厅,各邀请一位作家畅谈生活美学、推荐个性书单,每家餐厅还将冠名常设一张“作家餐桌”。

位于陆家嘴的一家餐厅,为科幻作家陈楸帆和他的作品量身定制的餐桌叫“人生算法”。陈楸帆说:“要让更多人尝试阅读、爱上文学,美食不失为一个极佳的切入点。”

作家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描述过唐代美食水盆羊肉、胡麻面饼、火晶柿子……被读者们戏称为“舌尖上的长安”。在他看来,文学中的美食是一种“标记”,标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风格:“城市的记忆,不光是道路、建筑,还有不同的味道。”

美食和文学,在作家们看来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精神上的链接”。

餐桌上端来一盏浅浅甜品,形似荷塘,荷叶上飘着露珠,露珠亦可入口——食材来自三省市,取的是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意。

这样的做法,如今常被称为“文人菜”。“物质水平决定精神境界。”这事让马伯庸颇有感触,如今“吃”早已过了“果腹”阶段,更应细细去“品”:“尊重食材,尊重自然。”

“对生活充满好奇、对生活品质有追求,有些人的表现方式是希望品尝美食,追寻美味记忆,有些人的表现方式则是读一本好书,看一个好故事。”马伯庸说,“吃货与书友其实都在追求品质生活,他们又各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吃饱喝足之后,找本书来看;或是看书累了,享受一点好吃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融合。”

参与此次“作家餐桌计划”的作家还包括毛尖、那多、祝勇和徐则臣,他们分别在绿波廊、锦江饭店等沪上知名餐厅,让阅读“破圈”,引领文旅跨界新体验。

据这些饭店的负责人介绍,即使在书展结束后,市民依然可以前往餐厅,坐一坐“作家餐桌”,点一份“作家主题套餐”。书展期间,主办方还联合上海文旅单位设置餐厅文学阅读专区、发布文学美食特别线路,并在书店和餐厅互推惠民福袋,助力阅读与美食“破圈融合”。

“住+书”

要好看的房子更要精神的享受

“我们要做不那么像书店的书店。”今年上海书展主会场,实体书店品牌馆搬到了户外。前两年在书展分别以“山脚下的书店”“稻田里的书店”惊艳读者的上海三联书店要玩什么新花样?书展开幕前,上海三联书店副总经理陈逸凌卖了一个关子。

逛进书展现场的“上海三联书店”,市民刘悦有些惊喜,上幼儿园的儿子更是一下子被生态缸里的树蛙吸引了。地上随意放置的卡通沙发、小桌椅,很快成了小朋友舒适的阅读“据点”。

吃得精住得妙逛得深玩得透,上海人会读书,更会生活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