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势"在中国画中的地位

时间: 2020-08-18 05:37:52 来源:"势"在中国画中 作者: "势"在中国

“势”与“空白”又有很大关系,物象的大轮廓,它最本能地给人有大的势态的印象,并且指出就远处摄取物象的功能。

然而画家作画时,并非一定要把对象置于远处观察后,方能造势。画家在观察物象时,除了“远取其势”外,亦要深入细致地就近观察,左右上下,里外前后地观察,对有些物象以至做到“明察秋毫”,须具有“近取其质”的过程。

而问题在于塑造物象时,必须先具有概括大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近处取象时不能疏忽远看的设想,要能概括出大的体势。

潘天寿 《鹰石图》

尺寸:110×300cm

看潘天寿先生作巨幅鹰石图,画鹰是一大片黛墨,画石几条粗线,似乎无多变化,其实不然,他是把墨色的变化和线条的变化,都概括在大的形态之中。而当把画挂起来稍远看时,就又见出其形态的生动变化,笔墨沉雄有力,气势磅礴,毫无单调的感觉。

从而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潘老的画,笔墨高度概括,而墨色的变化是:浓中求浓变,淡中求淡变,都着眼于“势”。在落墨运笔之际已估计到远看的效果,并且十分注重外形与空白的对比,善于在“空白处做文章”。

宋 李公麟 《维摩演教图》

尺寸:34.6×207.5cm

“外形”与“空白”在画面造势中,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中国画特点之一是在一张白纸上运用笔墨(以线为主)表现形象。

运用笔墨(线条勾勒)的取象方法,它不同于依靠自然光照的块面描摹而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而是依靠线的穿插变化、虚实变化(包括墨色的浓淡枯湿)表现出和“空白”相协调的画面。这个“空白”一旦成为画面所组成的部分的时候,它就不再是空洞无物的白纸。

"势"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