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上海广东路野生股市沙龙 见证着股民们的发达与沉寂

时间: 2020-08-16 06:26:27 来源:上海广东路野生股 作者: 上海广东路野

“输的人多。像我这种赚钞票的,老少老少的。十个里厢一个(赚钱)都没有,一百个里厢有一个就蛮好了。”

“不要做股票。就是大牛市来了,侬也不要做。”

在阿姨和我半个小时的对话里,一共说了15遍“不要做股票”,3遍“这里的话不好听的”。几乎隔几分钟就规劝我,语重心长。

“侬没做股票,就不要做,还是寻个朋友好点。朋友有伐啦?”

一直等我表示要回家了的时候,阿姨还拉着我的胳膊,对我说:“不要做哦,千万不要做哦。”

“股市里厢只有10%的人好赢”

在广东路转了几次之后,我生出了一个巨大的疑惑:既然大家都说这里的话不好信,那究竟为什么每周都来报到?

那得从历史说起。

1990年6月,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在工人文化宫的侧面(广东路729号)开业,比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早半年,被股民称为“黄万国”。

虽然只是一个营业部,但“黄万国”创下了十个全国第一。

比如,全国第一个在证券业实行“全天候”营业;出版发行了全国第一家股市分析日刊《股市大哥大》;并且在证券市场刚起步、沪市与深市两地割据的情况下,全国第一家开办了异地买卖深圳股票的业务。

由此,“黄万国”吸引了大量流量。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内,“黄万国”的沪市交易量占比经常保持在10%以上,在深市的买盘中常有八成为其所有。

也就是这样,在改革开放一步步放开金融市场之初,股民踏入了这片未知的新天地,逐渐形成了广东路的街头股市沙龙。

当时的广东路通宵达旦有人在聊股票,到了连车都开不动的地步。

在广东路卖了26年报纸的老宋,是这里的见证者。

他今年80多岁了,退休后开始在这里卖证券相关的报纸。几次见到他,总是穿一件蓝色的马甲,背后写着《中国新闻周刊》。

他觉得这条马路股市沙龙最大的变化是“从兴旺到现在萎缩”,“我再没看到过(这里)又恢复到路也不好走(的情况)”。

“当时最多辰光,可以上千个人。从早上到夜到(晚上),廿四小时。”

时至今日,报纸从原先的8种,萎缩到4种。销量从“几千份也卖过”到现在一个周末四五十份。卖报人也只剩老宋一个了。

但老宋自己是不做股票的。

“因为我不是顶相信。事实告诉我,交关人消息晓得再多,最后还是(被)消灭。”

“老早十几个人卖报,基本上除了我一个,人人都做股票。最坏一个结局,跳楼自杀。就住在前头的。”

“最后总归没好结果的,这是90%以上。股市里厢只有10%的人好赢。”

“(这里的人)滚动轮流的。淘汰一批,又来一批。淘汰一批,又来一批。”

临走的时候,我买了一份《周末证券》,老宋递给我报纸之前,还叮嘱我:

“侬现在有正当职业伐?我希望侬不要去(炒股票)。情愿花点精力搞别的事体,绝对不要去搞金融类的物事。”

“格只马路沙龙,就是我创办的”

在90年代的股市热中,诞生了上海股民“四大天王”。

6月的一个周六,我在股民老唐的引荐下,见到了“天王”之一李双成,人称“大老李”。

大老李今年70多岁了,看起来和普通老年人并无两样。当天,他穿着Po lo衫、卡其色休闲裤,坐在工人文化宫前的花坛边,屁股下垫着一张证券报。

上海广东路野生股市沙龙 见证着股民们的发达与沉寂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