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杨洁:后疫情视角下的长三角一体化

时间: 2020-08-15 15:15:24 来源:杨洁:后疫情视角 作者: 杨洁:后疫情

在疫情可防可控之后,长三角凭借率先复工复产的先发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引领全国经济复苏。尤为亮眼的是,第一季度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南京经济出现逆势正增长,成为国内万亿GDP城市中疫情下唯一一个第一季度实现正增长的城市,苏州和上海则逆势吸引外资总共高达88亿美元。这些成绩,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这个广阔市场和雄厚基础共同支撑起来的。

(图片说明:毕马威中国董事合伙人、上海国际智库咨询沙龙主讲人杨洁现场回答观众提问)

站在后疫情时代这个节点上,结合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中美经贸摩擦,以及全球范围显现出来的“逆全球化”趋势等,长三角范围内的

产业协同、营商环境的一体化以及信息化合作

作为有效抓手都有了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从产业协同上看,以“三低一高”,以提升风险抵抗能力为导向的产业链布局内敛化和垂直整合的趋势正在显现,在此趋势下,长三角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产业链+价值链的双重集群。逆全球化的趋势可能会阻碍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我们相信,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后疫情时代,这一趋势也会不断加剧。什么是产业链布局内敛?即产业不再是广泛的分布在地球每一个角落,而是产业链上的企业选择合适的地区,在1小时到3小时车程半径内(50公里-200公里半径),这也正是目前长三角区域通过高铁、高速公路等多式联运方式构成的一个联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形成整个上中下游70%以上的零部件、半成品的集群化生产基地,通过产业链集群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缩短物流时间,提高物流调度效率,最大程度地避免各种自然灾害、疫情灾难的冲击,通过集群化极大地强化了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今年四月,《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发布。七月,沪苏通高铁动车,连镇铁路也逐段通车,像日本一样的城际列车也会大规模发展。轨道上的长三角骨架已经搭建成型,未来我们在一个城市工作,另一个城市生活已经不是梦想,尤其是在长三角区域。这些都为产业链布局内敛化和垂直整合打下基础。此外,长三角一体化还布局了新兴战略行业和重点产业,例如氢能产业,上海负责应用场景和核心技术突破,常熟、张家港围绕燃料电池电堆、储氢装备公交车等设备生产,多个城市和四条高速公路也在推动加氢站的建设,尽快让技术、场景落地“转起来”。这些是在产业协同方面,后疫情时代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可以发挥的推动与助力作用。

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营商环境一体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要营造的营商环境绝不是狭隘的自我独立和封闭制造,而是具备支撑国际企业入驻,能够公平、有效地服务市场主体的营商环境。上海的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组织的评分中位列全国首位,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一定也能以整合、互通和共建的方式不断改善三省一市的营商环境,避免“攀比优惠政策、挖企业、争投资、风险溢出”等无序竞争的情况出现。

其次,疫情之下对于“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药品器械安全、公共卫生、环境安全等等,长三角地区在保障要素自由流动的工程中,要更加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与风险监控,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共享、区域通行”,降低政企管理成本的同时保障监管质量。此外,长三角一体化已经颁布了一些共同政策,例如在知识产权方面,三省一市已经联合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共同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合作意向书》,由上海牵头制定对标国际环境的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机制,整个区域共同遵守合作意向书,获得了知识产权保护敏感的外资企业与创新型企业的一致好评,这也是全国首位。“电商带货”已经成为了长三角地区非常流行的业态,为了保证货物的质量,长三角18个地区共同签署了“市场监管联动备忘录”,针对直播带货的选品进行联合抽检,保证信息共享、货品质量过关。

最后,再提一下眼下非常热门的“在线新经济话题”。四月上海刚刚复工复产时,上海市政府就颁布了促进发展上海在线经济的规定。在线新经济可以成为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一个巨大亮点,其所代表的数据联通、智能监管、平台联动等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方面的价值也应该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和挖掘。

杨洁:后疫情视角下的长三角一体化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