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从赤脚医生到院长,他放弃城里优越条件扎根大山,如今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时间: 2020-08-14 07:13:38 来源:从赤脚医生到院长 作者: 从赤脚医生到

一把手术刀,两袖清风;三尺手术台,四季悬壶。这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青岛大学1975级校友亓庆良的真实写照。少年时期,他便在心里埋下悬壶济世的种子,如今,古稀之年的他仍在为患者奔走。今天,就和小编一起走近这位心存大爱的医者——

亓庆良,青岛大学1975级校友。从事卫生医疗工作40多年,主动放弃在城里大医院优越的工作条件,以坚定的信念投身山区卫生事业。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先后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全国医院优秀院长""齐鲁基层名医""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最美基层干部""山东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等荣誉称号。从赤脚医生到院长,他服务家乡的初心未曾改变

亓庆良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源西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6岁那年,因为山区农村的缺医少药,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夺去了母亲26岁年轻的生命。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父老乡亲防病治病。

1971年高中毕业后,亓庆良去源泉公社医院学习医疗技术,一年后回到村里做了一名赤脚医生。1975年,他又去青岛医学院(现青岛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深造。

大学毕业前夕,由于学习成绩优秀,系领导多次找亓庆良谈话,建议他留校做医学基础研究或留在大医院工作。可他的脑海中时常出现母亲离开时的样子,时常想起家乡缺医少药的情景,毕业分配时,他毅然决然地谢绝了系领导的挽留,同时也放弃了在大医院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回到了当时驻地在自己家乡的博山区医院。

1993年,博山区医院从源泉的大山里搬迁到了博山城区。为坚守自己的初心,1997年,亓庆良响应党的卫生下乡号召,来到源泉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勇担责任,他大力推动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作为院长,亓庆良给全体医务人员制定了成为一名"好医生"的"三好"标准。要技术好,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能给病人解除病痛;要服务好,以周到热情的服务,让病人感到温暖;要医德好,有不图名利的职业操守,让病人发自内心的满意。"我是院长,更是一名医生"他说,"不是穿上白大褂就是医生,医生不是'当'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是患者内心的发声"。

亓庆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精神,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将破旧不堪的博山区最差乡镇卫生院发展成为医疗用房50000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张,年业务收入4000余万元,总资产过亿元的全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乡镇卫生院。

近年来,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让山区农民也和城市居民同样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美好生活需求,在亓庆良的带领下,医院投资1.6亿元,规划实施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的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项目。

该项目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医养结合重点项目库、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该项目中有于2018年6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博山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入住该中心的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幸福感和满意度日益提高。悬壶济世,他的奉献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自主刀手术以来,亓庆良成功实施手术2万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最多的一天,做了12台手术,最长的一台手术,做了14个小时。他没有任何业余爱好,他说:"我只会看病和做手术"。

从赤脚医生到院长,他放弃城里优越条件扎根大山,如今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