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防护服一穿4—8小时,10分钟全湿透!记者体验高温日隔离点“工作”

时间: 2020-08-14 00:08:25 来源:防护服一穿4—8 作者: 防护服一穿4

为防止交叉感染,不同航班的隔离人员,分开办理入住。第一辆大巴的隔离人员正在宾馆大堂办理入住,工作人员

为了提高效率,工作人员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将办理入驻前的政策宣讲、体温测量、填信息表的工作前移,减少等候时间。

记者注意到,至22时30分许,两批次10人均已顺利办理入住,其中还包含半小时消毒间隔时间。

“今天还不算多的。遇上雷暴天气,航班都在某个时段集中落地最多一次我们同时接待了4辆车77名客人,其中包括一名孕妇和5岁的小孩,最后一辆大巴上的人光在车上就得等3-4个小时才能下车。”徐冰介绍。

为了安抚旅客提高效率,领队徐冰立即启动了应急方案,日班人员延时1小时下班,其他班次均提前1小时上班,快递配送员也延时2小时下班。同时安排第二天的信息组、医师助理及登记组等人员共同组成“机动班”,一同加入“战斗”,保证大厅同时有3名工作人员能同时快速协助办理客人登记入住,并与区疾控中心协商最佳消毒方案。

从18:35分第一辆大巴车抵达,直至23:10分,登记组完成了当天最后一位客人入住登记,其间还转运一名突发异常症状的孕妇外出就诊……

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虽然让医护人员劳累不已,但却保证了这场短时大客流的硬“战”虽然忙,却并不“乱”。“我就是回来见我妈妈最后一面的。”

每天,这里有人进来也有人离开。这些临时“房客”入住过程中,也发生不少故事。

“我回国就是为了见我妈妈最后一面的。你们让我出去吧。”前不久,从国外赶回上海的李女士(化名)入住隔离后不久便提出要出去,因为她的母亲癌症晚期在医院处于病危,她担心隔离14天见不到母亲最后一面,因此心情十分焦虑,状态非常不好。

尽管情况特殊令人动容,但为了更多人的安全负责,隔离政策不容松懈,必须严格把控。

一方面,医疗队请心理医生介入进行干预,每天打电话帮助她疏导情绪。同时,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的院领导还亲自去医院看望李女士生病的母亲,并取得其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李女士的家人表示非常支持防疫政策,让李女士安心配合隔离。

在工作人员和家人的疏导下,李女士顺利度过了隔离期,并第一时间去医院见到了母亲。

“医生,快去看看我女朋友吧,她可能会在房间里自杀”,日前,来自国外的越洋电话接进了隔离点的前台。

医护人员二话不说立即去敲门,一名女性隔离人员,因为跟男朋友的情感问题,进入隔离点一直情绪不稳。“你的男朋友跟我们说,他已经后悔了,你们因为疫情不能见面沟通,等见面了好好聊”。虽说是14天的隔离期,女孩已经有多次自杀倾向。

隔离点的9名医护人员都有这样的经历:穿着密封的防护服,在密不透风的走廊里,不停地隔着门开解她,有时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我就在你门口站着,如果你有什么需要你可以隔着门跟我说”。就是这样的暖心服务,不断安抚着女孩的心,让她安然度过了隔离期。

记者了解到,从3月17日至8月10日7时,该处隔离点一共收入隔离人员3693人。记者手记

轮班结束后,她们脱下隔离服,浑身湿透了,脸上、鼻子上的压痕清晰可见。

在静安区的隔离点上,这样战斗着的还有11家医疗单位的202名医疗人员。

从医护人员,到值班民警,再到消毒人员、酒店工作人员、保洁人员、维修人员、快递配送员......每个隔离点的背后都涉及众多条线单位。这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战疫,而是团结的力量。

“我们会像钉子一样钉牢坚守住防疫岗位,为上海全面实现复工产复产、早日战胜病毒、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是大家用行动来践行的誓言。

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由衷道一声:“辛苦了!谢谢!”

记者 | 胡蝶飞

摄影 | 王湧

防护服一穿4—8小时,10分钟全湿透!记者体验高温日隔离点“工作”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