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上海教材、练英语钢琴 《出小镇记》记录知青子女如何“考学”回沪
时间: 2020-08-13 18:33:40 来源:学上海教材、练英 作者: 学上海教材、东方网记者熊芳雨、刘晓晶8月13日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知青与三线工人远赴他乡,由此诞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知青子女。作家路明就是知青子女,在2020上海书展现场,路明讲述了一家人设法从各地迁入上海隔壁小镇,又谋划着更进一步迁徙回上海的故事。
《出小镇记》是本有关江南小镇的故事集,是“one”App 2019阅读榜首、豆瓣人气青年作者路明的最新作品。路明说,小镇毗邻上海,1980年后许多回不了城的上海知青就在小镇安家。好歹离上海近一点,心理上是个安慰。本身人口只有一两万的小镇,就涌入了一千多“上海人”,他们烧上海菜、讲上海话,看上海教育电视台的新闻,寄希望于子女,有一天替他们回到上海。
路明正是这样一千多“上海”孩子中的一员,他在小镇出生,但父母一心盼望着他能“回去”,最好是堂堂正正地考回去,也因此父母在教育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弄来上海教材、请上海的老师补课,每天晚上收看上海教育电视台的新闻,时刻关注着上海中高考的政策。
“甚至我爸妈来找来了新概念英语教材,要我学习英语。在小镇我们小学是不学英语的,但为了跟上上海学校的进度,我要在小学就开始英语学习”,路明说当时很羡慕小镇本地的孩子们,他们看起来无忧无虑,考试不及格也无所谓。如果我们成绩跌出班级前三名,回家是要“吃生活”的。而且知青子女从小要学油画,学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启蒙老师通常是父母或邻居,父母在教育上真的很下功夫。
但是,这正是这样一群孩子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小镇青年,又是上海知青子女。“记得小时候作文写故乡,我就很犹豫,不知道该写小镇还是写上海。这种童年时的困惑到了长大才释然,现在我认定自己有两个故乡,小镇和上海都是。”
这样的成长记录在《出小镇记》中,这群少年奔波于小镇与上海之间,有一天,他们离开小镇,奔赴各自的命运。路明于多年后回望少年时生活,小镇上的夏驾桥、龙王庙、糕点铺、街机房,隔代人的群像,纷纷以倒带的方式重建。《出小镇记》为读者呈现了小镇的水土风物、少年群像、代际情感与历史命运。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以淡墨疏笔画出自己的人生轨迹。
离乡者该如何定义城市,回望家乡?用作者的经历来表述,便是书中藏书票页上的那句话:“也许只因为一些人,因为他们的包容和温暖,让’我’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个。”路明还透露,不会停止写作的脚步,接下来会以知青子女视角来记录回到上海后的生活。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