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国务院15条措施稳舵 中小外贸企业迎强支撑

时间: 2020-08-13 00:07:10 来源:国务院15条措施 作者: 国务院15条

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和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等方面提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举措。面对疫情期特殊需求,此次《意见》格外关照中小微外贸企业,支持其融资需求的同时,聚焦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在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加强支持特定劳动密集型产业。

扩大出口信贷投放

今年初,新馆肺炎疫情一度将外贸企业的“金三月”拖至冰点。停工停产、航线停飞、码头关闭等防控措施在阻断疫情传播的同时也间接招致不少企业现金流断裂。

“在我国江浙、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存在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维持着传统代工模式。这些企业最大特点是以小企业、人工运作为主。自有资金本身较少,资金链条很容易断裂。但眼下外贸订单量有限,国内回笼资金少,企业掌握资金不充足,无法投入生产,又导致许多订单签约后无法及时完成,企业方也无力支付赔偿。”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对于它们而言,帮扶核心还是信贷支持,例如抵押和信用相结合。

此次《意见》提出,加大财税金融支持。例如,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的风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复制或扩大“信保+担保”的融资模式;同时,以多种方式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例如,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鼓励银行机构与资质较好的外贸类服务平台合作,获取贸易相关信息和资信评估服务,优化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等。

据统计,为了进一步疫情之下降低企业出口风险,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金额达3246.1亿美元,同比增长5.9%;服务企业超过12.6万家,同比增长21.1%;支持企业获得银行融资1343.5亿元,同比增长21.1%。

地方层面来看,不少地区已在推出政策组合工具为企业提供增信支持。例如浙江、四川、江苏等地还相继打造“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银行授信+政策风险担保”等融资闭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政府+银行+信保”融资模式已在16省市落地。

此次《意见》较大程度关照了受疫情冲击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既涵盖线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关注以跨境电子商务立身的贸易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没有太多实际资产,更多是以贸易为主,人力成本不多,资产力量也有限,抵押贷款其实是相对困难的。”

“疫情推动了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加速了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化展会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洪涛分析指出,从政策来讲,减税降费力度空前,能一定程度缓解企业压力;另一方面,还可通过供应链金融、数字融资等方式,主动创新服务模式。“对特定企业而言,在数字交易过程中,将其他已有资源作为融资信用来考察。让整个考量标准也更加多元。”

市场采购方式试点扩至30个左右

融资基础上,面对疫情期间加速成长的新业态、新模式,《意见》提出,还聚焦提高企业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例如,尽快推动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增一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力争将全国试点总量扩大至30个左右,带动中小微企业出口。

“一般而言,中小微企业贸易量金额不大,品种很多。如果以一般贸易的方式,中间需要流经很多手续。有几百种商品可能需要报几百次单,对于企业而言过程比较繁琐。”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从当前试点运行结果来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国内外采购商中较受欢迎,能够减免许多中间环节。通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带动中小微企业的出口。

自2018年11月海关总署发布《关于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公告》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扩至14个,包括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泉州石狮服装城等。据了解,与一般贸易出口方式相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可享受实施增值税免税、实现通关便利、创新汇兑制度、提升监管能力、准入门槛更低。

国务院15条措施稳舵 中小外贸企业迎强支撑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