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足迹专家40年低头看鞋缉凶 退休7年仍奋战在刑侦一线
时间: 2020-08-08 16:53:55 来源:天津足迹专家40 作者: 天津足迹专家1998年,天津某县委领导办公室被盗,犯罪嫌疑人破窗入室,盗窃现金和一架照相机后逃离,此案造成极大影响。市公安局领导批示:成立专案组限期破案,王焕彩被局领导点名参与侦破。
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和近期几起盗窃案现场的足迹照片,王焕彩判断这是一起系列盗窃案件,嫌疑人应该是个惯偷。通过排查走访,最终将范围缩小到5个人。侦查人员将5个足迹样本一一排开,王焕彩目光扫过,停留在最后一个样本上。
“就是这个样本可以不看。”一旁的侦查人员说道,“他家我们都去过5次了,什么发现都没有。”
“就去他们家,我确定就是他。”王焕彩认真且笃定。
侦查人员无奈,陪着王焕彩又一次来到第5个嫌疑人的家中。嫌疑人常年不着家,家中只有年迈的父亲和有智力障碍的妻子。几经交谈,毫无收获。就在大家往外走的时候,王焕彩突然在一个矮门前停住脚步。
“这里你们找过吗?”
“这是耳房,屋里就是些农具和杂物,没别的。”王焕彩一扭身钻了进去,一股泛着霉烂的气味儿扑面而来,呛得他连咳了几声。翻找中,一只破烂不堪的塑料凉鞋掉落出来,一问,正是嫌疑人曾穿过的旧鞋。王焕彩一寸一寸摸着几乎烂掉的鞋底,“就是他!”王焕彩坚信自己的判断。“抓错了我负责,以我的职业负责。”短短两句话掷地有声,是军令状,更是对正义的承诺。
抓捕行动开始。
18天后,犯罪嫌疑人落网,随着赃物的起获,王焕彩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对专业的坚守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事只为一颗心。
多年鉴定经验的积累,王焕彩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鉴定方法,不仅准而且快。同行们请教其中的奥秘,王焕彩坦言道,“只有三个字,‘虚与实’”。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运墨而五色具。”在王焕彩眼里,不同的脚作用在不同的鞋底,产生的压力点连成面,就是一幅虚实相间、深浅相连的水墨画。
凭借超群的技艺、扎实的实战经验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王焕彩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经常被外省邀请去协助鉴定足迹,可一向雪中送炭的他,却在一次协助中“搞砸了”。
1997年,外省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一位离异妇女与前夫在路边发生争吵,回家的路上被人杀死在农田里。当地警方现场提取到一枚赤足脚印,因其前夫回家时正是赤脚,遂被当成重要嫌疑人拘留审查。
经一位老痕检专家鉴定,现场足迹与被害人前夫的足迹确认一致。与此同时,嫌疑人口供也被拿下,案子基本定性,已无悬念。
就在一切归于平静时,嫌疑人却在拘留所里翻了供,整天喊冤,称自己没有杀人。为此,公安部抽调全国痕检专家前去“会诊”,王焕彩应邀前往。
到达目的地后,当地警方将他们安顿到一家宾馆稍作休息,王焕彩则拿着样本琢磨了一个中午。当天下午的鉴定会上,王焕彩有理有据地指出,两个足迹非一人所留。话音未落,全场哗然,这不仅是推翻前期的鉴定结论,也是对那位老专家权威的挑战。
那位老专家不服气,坚持要重做足迹样本,专家团一起到了看守所,将那个喊冤的嫌疑人提出来。王焕彩让他坐在地上,抬起脚,实地指出两个足迹的本质差异,“这就是科学,我们要尊重事实。”王焕彩再一次认定,那位老专家脸上挂不住了,扭头就走。
从警40年,他始终坚持科学、准确、规范、公正的原则,累计鉴定足迹物证不计其数,无一差错。这些鉴定结果往往成为侦破案件的关键所在。
追梦赤子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鞋业打破了以往单一化、周期长的局面,鞋样翻新的频率逐渐缩短为三个月到半年。以往靠人工保存纸质鞋样本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1998年,王焕彩开始牵头研发“鞋样本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一全国首创课题。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