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失信主体早日“摘帽”重生
时间: 2020-08-06 16:04:05 来源:帮失信主体早日“ 作者: 帮失信主体早7月24日,当记者跟随市交通运输委研究室回访组来到河东区一家工程技术企业时,不大的办公区里正一片忙碌,不断接打电话的声音与敲击键盘的声响混成一片。
“一个水务管道工程的投标资料今儿就得完活,这不正忙呢。”企业负责人马经理赶紧说,“这还亏了交通运输部门经过审核帮我们修复了信用,要不然因为之前受罚成了‘失信企业’,我们连参加投标的资格都没有,后续申请贷款、业务洽谈更会跟着受影响!”
叹了口气,马经理告诉记者:“去年10月因为禁不住甲方一再催促,我们承接的一个电力管道工程,在没拿到全部批文的情况下就偷偷干了。没想到,头一次踩红线便被逮了个正着。本以为罚了款再认真整改,这事就过了,可去年年底企业进行相关资质认证碰了壁,一问才知道我们成了‘失信企业’,还上了‘信用中国’官网,这不就赶紧想法看怎么才能把信用修复过来。”
能够顺利摘掉“失信”的帽子,这家企业得益于今年年初市交通运输委制定出台的《天津市交通运输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实施以来,市交通运输委共收到5起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申请,经过严格审核,目前这5家企业都已修复了信用信息。
“在以往的行业管理中,大多是‘罚而不打’,有些经营单位甚至出现为了抢工程进度等甘愿认罚、罚完了事的‘恶性循环’。‘信用管理’便是‘又罚又打’,让大伙儿知道什么叫‘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法律法规的红线不能踩,不是有钱就能任性。”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说。
“有了这次的教训,我们可是深切体会到在天津开展交通运输相关经营活动,那绝对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无论什么原因,法律法规的红线踩不得,钻空子的想法更不能有。”马经理感慨。
其实,早在2017年,我市便着手于“信用交通省”的创建,制定了3年总体方案,出台了信息管理、评价考核、激励惩戒等近20项制度规范,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去年9月,天津还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信用交通省”创建中期考核中获得了全国第一名。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比如,我们每季度都会认定公路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人员,2019年到现在就有139个‘黑名单’主体被取消了运营资格、限制进入市场,而且是全国联合惩戒。高速公路逃费‘黑名单’稽查系统也纳入了信用监管,共追缴通行费168万余元。出租车车顶也亮上‘星’,司机信用积分考核结果直接对应不同星级,低星级驾驶员那可是连机场都进不去。”市交通运输委研究室主任杜二鹏介绍,“不仅局限在行业内,我们还与市高级法院等部门合作,4月以来已有1387人因失信行为被取消小客车指标配置资格。”
“失信”主体处处受限,“守信”主体自然也能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
仅“信用贷”方面,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门就协调金融机构向信用等级较高的道路运输和水运企业提供“组团式”惠企服务,通过“信用贷”等形式已累计授信额度超过1.5亿元,为促进行业发展快速复苏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马经理告诉记者:“这次回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信用良好的企业不仅在银行信贷方面有政策倾斜,在市场推荐、行业评级上也都会被优先推荐。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进入这个‘红名单’,吸取教训,亡羊补牢嘛!”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推进信用融合服务、差异化监管等工程。比如,研究推动‘信易行’,让诚信个人在乘公交、地铁和打车、骑行共享单车等方面享受专属优惠。再比如,推进差异化监管工程,实施更大范围的跨部门跨领域联合奖惩,对守信、失信主体在审批要件提供、行政监督检查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构建‘守信简化便利,失信寸步难行’的信用监管格局,在全市营造诚信建设的浓厚氛围。”市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魁臣表示。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