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从华南理工博士到法国终身教职的进阶之路

时间: 2020-08-04 23:18:15 来源:从华南理工博士到 作者: 从华南理工博

“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是否喜欢现在的专业?是否能坚持读博?是否真正热爱科研?在厘清内心想法后,我选择从心出发,转舵前行。”回忆起曾经面临比其他博士更紧迫的发文任务,修读更多学分的压力,刘窅祺坚毅地说:“从事热爱的事,哪怕踏霜踩露而出,披星戴月而归,都不会觉得辛苦。”

刘窅祺转专业后最有成就感的事,是第一篇小论文在投稿7月内获发表。“首次投稿的结果是顺利的,过程是挺煎熬的。”刘窅祺感慨道。由于没有小论文的写作经验,又来到了新的研究领域,虽通过文献阅读和公式推算有一定的积累,但到了实战阶段,他还是碰到很多问题。“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我觉得修改文章的过程,就像一个琢玉人把一块璞玉,经过多道工序,将其雕琢成精品的过程,而我就是那个琢玉人。”从框架和内容的确定,到用词,再到规范性,刘窅祺对文章的每个细节反复打磨。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修改过程,让他体会到科研工作的严谨和务实,也收获宝贵的经验和信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的小论文最终成功发表。

刘窅祺特别感谢导师牛保庄教授的指导,“他对文章每一处细节都严格把关,小到标点的全角半角,大到单词拼写的单复数,他都能一眼指出我的错误。”牛保庄治学严谨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刘窅祺的成长。

后排左二为刘窅祺,中间捧花者为导师牛保庄教授

在发表多篇高规格论文后,刘窅祺也有自己的“琢玉”心得。“外文论文看中观点表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顶级期刊表述越熟悉,写起来越得心应手。”刘窅祺表示,在写作前,他会搜集本领域的顶级文献和组内曾发表的代表作,模仿其中的句式,有时甚至把文章背下来。在写出初稿后,他还会多次在组内展示,通过集思广益,找出问题并修正。在这种训练下,刘窅祺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在应对专家审稿时,能游刃有余地回应,最终顺利发表。

“增强学术自信,参与国际学术对话”

刘窅祺博士学位答辩现场

今年8月,刘窅祺将飞赴法国就任。谈起导师和母校的培养,刘窅祺感恩至深。2015年入校至今,刘窅祺在华南理工接受着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学术训练,参与境外交流项目,从一名懵懂的硕士生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学者。厚积薄发,才有“零的突破”。正如导师牛保庄所说:“这是学校管理科学学科培养国际化的成绩,也是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扎根华南商业实践,将论文写在改革热土上的成绩”。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更加注重提高研究生国际化水平,一方面鼓励并支持研究生“走出去”,学习海外先进方法和经验,提升研究生的全球胜任力,另一方面引导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成果“走出去”,向世界表达中国话语,讲述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

诸多的荣誉没有让刘窅祺骄傲和懈怠,相反,他认为取得博士学位、获得海外教职只是一张小小的门票、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站点,此刻的他正蓄势再出发:“从中国到法国,从本土学习到海外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日常交流的问题,更是中国的优秀学术训练与发展自信的输出和展示。我会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学术专长,增强学术自信,参与国际学术对话,为中国学术话语、学术成果及学术体系更具有时代性和国际性贡献一份力量。”

文:梁绮琪 卢庆雷 张丽

图:受访者提供

和小编一起

为优秀的华工学子点 500个“在看”(赞)

从华南理工博士到法国终身教职的进阶之路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