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宝:军人退役不褪色 平凡日常显本色
时间: 2020-07-31 16:56:14 来源:丁少宝:军人退役 作者: 丁少宝:军人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张琦雨 见习记者刘英姿 青岛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在部队,他们是保卫祖国的脊梁;在地方,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栋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退役军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车轮山后村,有一位63岁的退役军人丁少宝,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勇于担当的风采。
“当年我们这个地方征兵的时候,我是第一个报名的,一晃40多年过去了,很多事都让我非常难忘。”7月29日上午,在丁少宝家中,他激动地捧出纪念奖章,为记者讲述起40多年前的军旅生活与退役后的初心坚守。
退役军人丁少宝。
思忆甜苦军旅情
1977年,年仅19岁时丁少宝毅然选择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难忘的军旅生涯。“当时的战斗非常激烈,战壕掩体间炮火纷飞,但我们挡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攻。”丁少宝一边兴奋地拿起手边的茶缸比划着,一边向记者讲述他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回忆。“云南的夏天特别热,丛林空气的湿度极高。作战中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每逢雨季,道路泥泞难走,山坡陡峭,树木丛林茂密,毒虫多。一个担架需要10多个人往山上抬,一趟下来都分不清身上淌的汗水,还是雨水。”
丁少宝荣获连级嘉奖1次、营级嘉奖2次。
行军中,丁少宝克服自己对南方气候的不适应,和战友一起,用原始的运载工具不分昼夜在崇山峻岭间穿梭前行。战斗中,不怕苦、不怕累,安顿好烈士的遗体,勇敢地挑起重担,加重药包,一次又一次将炮弹装入炮膛中,向着敌人的阵地猛烈开炮,捍卫了军人的天职,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国家的安宁贡献了力量,荣获连级嘉奖1次、营级嘉奖2次。
谈起军中生活,无疑是艰苦,甚至是难熬的,丁少宝的眼中总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他神采奕奕地告诉记者:“当时训练结束后,实行轮流值班站岗,即使休息时间有限,我也经常帮着战友搬运物资,尽自己所能的做一些事。”
如今,丁少宝虽然没有机会再穿上军装去保家卫国,但他身上风骨与精神依旧硬朗。
退役老兵不褪色
“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是丁少宝退役时义无反顾的决定,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坚守。
1982年,丁少宝服从安排,从队伍里退了下来。之后便回到了青岛老家,从事过苗圃管理员、敬老院门卫等工作,面对生活的困苦和家庭的不幸,他没有怨言,也没有丧失信心,依然保持军人的气节,自食其力。下农田,闯东北,艰难地撑起一个家。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也没有忘记军人的本色,顾不上家庭的经济困难,踊跃捐款捐物。
光荣之家。
2004年“非典”时期,丁少宝是村里第一个主动捐款的人,“当时也没有想多少,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虽然只捐了100元,但也是我的一份心意。”在2004年,丁少宝口中的100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仍旧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丁少宝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村干部一同抗击疫情。“疫情发生后,我看村里急需口罩和酒精,就让外甥从网上帮我买了100个口罩和大桶消毒液送到了村委,捐了我就踏实了。”丁少宝感慨地告诉记者,“我老了,只能通过捐款尽绵薄之力。”即便丁少宝嘴上说着自己老了,但记者注意到,他家中橱子里还放着一副标有“退役军人志愿者”的红袖标,退役不退志让他在行动上依旧和村干部一起守卫在防疫第一线。
防疫志愿者“红袖标”。
“从我们结婚那会儿,我就知道他这性格,疫情刚暴发,他就赶紧让外甥帮忙买防疫物资。”丁少宝的妻子陈瑞娥说道,“他是退伍军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我也不能拖他后腿,坚决支持。”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