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列表

恩施沙子坝滑坡“预警第一人”陈光明:搞这个事,就得担这个责

时间: 2020-07-27 16:52:31 来源:大数据热点 作者: 恩施沙子坝滑
<body>

7月26日,天刚蒙蒙亮,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乡马者村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陈光明起了个大早,跑到视野开阔的地方向自家方向眺望,那里现在已经被蒙上大片油布。

7月21日凌晨,在持续强降雨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组发生该市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由于监测到位、预警及时,村民撤离转移迅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陈光明也因为第一时间预警,被誉为“预警第一人”。

沙子坝地质灾害点,是恩施市167个地质灾害监测点之一,也是陈光明监测的重点。这个监测点地处清江河谷,地质特殊,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片区域就不同程度发生过地质滑坡现象。

“吓人呢,泥浆子一哈就冲下来了。”58岁的陈光明在这里长大,对沙子坝组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他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发生滑坡的情景。

在沙子坝组,陈光明做了多年的村民小组长,是有名的“热心肠”。

开群众会、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政策……陈光明为人正直、做事公道,深得乡亲们的信任,调解纠纷也总能说到双方满意为止,“大事、小事都喜欢找他,他不怕麻烦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光明主动到村委会报名当志愿者。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和村干部一起值守在村口简陋的卡点,风雨无阻。

今年4月汛期来临,村里组织地质灾害应急培训和演练。当了两年地质灾害义务监测员,陈光明又一头扎进去学起了地灾知识,琢磨自己的“老行当”。

周围有人劝他,“年纪大了,这个事也不轻松,要不歇歇吧。”

“还能出份力,就要出份力。”他深知,从成为地质灾害点监测员那天起,自己背起的就是守土有责!

雨越大,越是陈光明忙碌的时候,家里常备雨衣、雨靴,测量观察、记录台账,陈光明丝毫不敢松懈。

一把卷尺,一只笔,一个本子,一部手机,装备虽然简陋,但陈光明工作做得一丝不苟。

每次巡查,他都要仔细检查手机的电量、存储空间,“遇到什么情况好及时联系,也能记录一些变化。”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光关注危机。陈光明如同原野上的猎人,一头扎进大山里,仔细捕捉地灾隐患异动,一星半点的蛛丝马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山体是否有变化?雨量有多大?哪里有问题没?自从当上地质灾害监测员,陈光明比以前更忙了,风里来雨里去已是家常便饭,特别是下雨天,一天要跑几次。沙子坝地质条件复杂,他一圈转下来要2个多小时。他深知,一点疏忽大意,就是灭顶之灾。

今年6月8日入梅以来,恩施市发生了持续强降雨,时间长、雨量多、强度大,梅雨期累计降雨量达907毫米,较历史同期多了1.56倍(历史同期只有354毫米),是自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陈光明巡查比以前更勤了,每天都要到监测点去看看有无变化。

7月17日上午,暴雨!

陈光明按照惯例,出门到沙坝组巡查,稻田、公路等三个监测点都没有问题。只是天气越来越恶劣,让陈光明心生警惕,他向监测员们的微信群发出一条语音,“雨好大,路上水也大。”

15时许,村组公路上的裂缝引起了他的注意,地上有4条缝,大约5厘米宽。

“这地方八十年代就滑过坡,估计有问题!”

巡查完一圈,16时许,陈光明拍下一张裂缝照片,传到全乡“地质灾害监测员联系群”里,发出险情预警的“第一声”。

等着群消息,陈光明又仔细查看,这才发现裂缝沿着公路一直延伸到玉米地里,大约有50米长,顿时觉得大事不妙。

“新裂缝?”

“哪个位置?”

群里已炸开了锅,纷纷问是哪里?

“刚才一个小时前则(测)的。”陈光明答道。

16时40分,屯堡乡自然规划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查看村民房屋开裂情况。“一个小时裂开了两三厘米。”村民陈国寿发现家中院坝开裂。

时间就是生命,17时许,该所工作人员预判滑坡的可能性很大,争分夺秒的群众撤离转移开始了。

紧急,情况万分紧急,村民陈国锋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听到‘砰砰’几声,屋里地坪就裂开,抓起几套衣服就跑出去,拖鞋都没来得及换。”

村干部们开始分组上门通知撤离,陈光明也跟去挨家挨户地劝:“要滑坡啦!有住在高头些的,赶快打电话投亲靠友啊!这是关系生命危险的大事!”

恩施沙子坝滑坡“预警第一人”陈光明:搞这个事,就得担这个责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