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其它范文 > 常用公文 >

深入把握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构成要素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意识形态等软实力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届四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意识形态等软实力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面对日益活跃、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我们必须不断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此,需要深入把握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构成要素,积极探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内容体系的解释力

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究竟是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对社会存在的解释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意识形态为人们确立特定的价值目标、社会理想和行动指南,对于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它不但应当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且应当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果意识形态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各种社会现象,满足人们的认知需要,就容易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有效的解释力是意识形态理论魅力的直接体现。意识形态能否获得人们的认同,与其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释力有着直接联系。由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复杂多变,意识形态应保持一定的结构张力,在逻辑构成和表达方式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意识形态除了应当具备思想上的系统性,还应当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在现实生活中,固然存在人们疏远理论的现象,但实际上人们疏远的是无助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即无用的理论,而真正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即有用的理论不仅不会被疏远,而且必定会受到推崇。

对社会实践的动态适应是意识形态解释力的基本保障。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对社会实践的动态适应,是意识形态解释力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就在于它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科学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表达方式的亲和力

意识形态的认同效果受表达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如果表达方式呆板生硬,意识形态就会拉大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丧失吸引力和影响力。实践证明,亲和力是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的重要因素。人文关怀、民间话语、平民风格等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元素。

彰显人民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性,在于它通过人性关怀、文化关怀与情感渗透为社会生活提供一种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始终反映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出深厚的人文精神。针对当前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化的情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从满足人的现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建构人文精神,为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提供指引,推动实现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注重通俗性。注重通俗性是彰显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特点与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来看,意识形态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大多是通过叙事说史、戏文说唱等通俗形式在民众中传播的,而民众也乐于从这些通俗表达中去体悟主流意识形态所蕴涵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新的历史时期,注重通俗性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其着力点在于把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结合起来,采取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和认同。

传播主体的示范性

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如何即意识形态能否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认同,与意识形态传播者的自身形象有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高度重视发挥传播主体的示范作用。

传播效果与传播主体息息相关。人们是否接受和认同一种意识形态,不仅要看这种意识形态的实际内容,而且要看这种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实际行动。一般来说,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具有良好个人形象的传播者所传播的内容,容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认同;反之,如果传播者言行不一,他所传播的内容就不容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甚至会受到质疑。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广大党员干部责无旁贷。在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党员干部不仅要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而且要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宣传者。这是因为,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看法,广大人民群众往往是从身边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和具体形象中来认识和评判党的。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引领社会风尚,增进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

运行机制的高效性

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是指意识形态基本功能向现实转化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努力找准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着力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平等交流、双向互动中凸显功效。

力求运行方式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主要表现在既可以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文艺宣传的方式;既可以采取直接表述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方式。从实践来看,理论学习、思想疏导、典型示范、环境熏陶、协商沟通、民主说服等方式是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方式。当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运行的基本方式还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意识形态运行的高效化。

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意识形态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利益阐释和利益引导,即通过利益关系的前后对比,引导人们认识到自身合理利益所在,并为实现这种合理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是依靠高深理论和华丽辞藻,而是源自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信仰、价值观等的科学性。

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特点,反映时代要求,引领时代进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主流意识形态是与社会政治稳定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它的调整一般比较慎重。同时,意识形态一旦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中容易导致思想停滞、僵化,从而削弱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保持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须保持开放性,积极汲取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实现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不能脱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识水平,而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主要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这就需要把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转化为现实的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由拥护党的政策进而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迫切需要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新鲜经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使其更好地发挥凝聚全社会力量的功能。

(执笔:黄传新 吴兆雪 叶政)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qita/gongwen/14453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