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哲学论文 >

无人技术发展重焕饱和攻击之生机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1-17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据BBC报道,美国海军正在研发一种能够在1分钟内发射30架袖珍无人机的新型装备。这种装备发射的无人机能够像蝗虫群一样扑向敌人,因此被命名为“蝗虫”袖珍无人机群作战系统。该系统研发计划经理李?马斯特罗扬尼说,这种无人机既能单独执行任务,也能组成编队

据BBC报道,美国海军正在研发一种能够在1分钟内发射30架袖珍无人机的新型装备。这种装备发射的无人机能够像蝗虫群一样扑向敌人,因此被命名为“蝗虫”袖珍无人机群作战系统。该系统研发计划经理李?马斯特罗扬尼说,这种无人机既能单独执行任务,也能组成编队集体执行任务;不仅能执行预先编程任务,还能自主执行任务。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叶落知天下秋。量多价廉是信息化装备技术可能走向昂贵误区时拨乱反正的一剂良药,也是未来无人技术发展最大的动因之一,预示着未来信息化战争可能出现的趋势,让以量取胜的“人”海战术重回战场,只不过这里的“人”将由大量价低质优的无人装备展开的饱和攻击所代替。

战争发展状态呈螺旋上升

如同应对其他单独作战的无人机一样,“蝗虫”系统发射的无人机可单独执行任务并不是最具威胁所在,真正可怕之处在于“蝗虫”般的饱和攻击,在人最小程度的参与下90分钟内完成一系列任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和威胁?

战争中,在实现对对方封锁的前提下,用“蝗虫”系统首先实施90分钟攻击,可发射2700架无人机,可对机场、雷达站、导弹发射基地、弹药库等发动饱和式攻击,即使这些无人机被击落,对方将耗费超过2700枚以上的防空导弹。在被封锁的前提下,如此大的耗费根本难以承受。不仅如此,对方大面积防空火力点完全暴露,而己方毫无人员伤亡,可以轻松采用多种手段实现第二波打击,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大量消除登陆作战的威胁。这就是无人作战在未来战争中的威力。它让冷兵器时代的人海战术重返战场,实现以机代人、以多打少、以量取胜的饱和攻击,再次展现了战争形态发展的历史螺旋,在看似似曾相识的重复中完成高层次的战争质变,如同履带装甲与机枪火炮的结合让战车重生,激光电磁炮的产生与装甲战舰的组合可能复活战列舰一样。

马克沁机枪的诞生彻底终结了以多打少的人海战术取得胜利的梦想,战争进入人机结合平台作战的时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平台的优劣而不是数量的多少,平台占优的一方可以轻易运用自身的优势对数量众多的对手实行屠杀式的毁灭,就像数量众多的骑兵在马克沁机枪面前只是日益消失的数字一样毫无意义。

骑兵淘汰了古老的战车,让人海战术走进了历史。但不要忘记,当穿上装甲和履带、带上机枪火炮的战车再次重返战场时,波兰骑兵在德国的闪电战前完成了最后的骑兵表演。同样,未来战争中,以机代人的“人”海战术的重新回归,让造价昂贵、技术先进、功能多样的信息化平台同样遭遇尴尬。双拳架不住四手,好汉难抵群狼。一艘现代化战舰即使再先进,信息系统再完备,携带的导弹、鱼雷也是有限的,打一发少一发,补充困难,别说90分钟,3~5分钟上百架次无人机的攻击就会让其应接不暇,筋疲力尽,弹尽粮绝,最终坐以待毙,任“机”宰割。

高成本是制约信息化战争发展的最大瓶颈 美国的试验型超级微型无人机

成本降低将让以量取胜的“人”海战术重回战场。决定这种反转螺旋状回归,让以机代人的“人”海战术以新的面貌重返战场的第一个要素是成本。果实成熟时越熟越甜,但熟透了也是堕落的开始。体系作战平台也是这样。从一柄长矛到一挺机枪,从一挺机枪到一辆坦克,从一辆坦克到一个由坦克、飞机、大炮、军舰、卫星、雷达组成的信息化集成打击平台,数量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强大,随着威力成千上万倍的增加,成本也随之增加了成千上万倍。导弹或者精确制导炸弹能够指哪打哪,但没有制导系统和发射平台,它们除了造价昂贵以外,和普通的火箭弹或炸弹没有区别。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普通的火箭弹和炸弹造价低廉,制作和维修保养简单,来源多样,某种意义上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这些娇贵的信息化“尖兵”,在很大程度上即使不出故障(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还面临打一枚少一枚的尴尬。娇贵和低廉的较量如同高射炮与蚊蝇的对决,炮弹用尽而蚊蝇不绝 。

人的生命是战争中最昂贵的成本。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承担人员大量伤亡的战争。因此,决定这种反转螺旋状回归的第二个要素是有生力量。人是战斗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宝贵的因素。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始终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胜利不叫真正胜利。只要对方的有生力量没有被消灭,即使占领攻克了一些城池和要地,也很难说是赢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攻占延安就是一例。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即使战争形态不断改变,有生力量这一要素的决定性地位永远都不会改变。美国为什么要提出“零伤亡”理论,为此不惜在装备技术上花费更大的代价,原因就在于此。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失败不在于军事打击,而在于人员伤亡,人员伤亡导致国内反战情绪升高是加速越南战争结束的重要因素。

低成本高效率让饱和攻击在未来战争中焕发新活力

“蝗虫”系统在成本和保存有生力量这两方面兼而有之。该系统的英文名称为LOCUST,除有“蝗虫”之义外,还是Low-Cost UAV Swarming Technology(低成本无人机群技术)的缩写。同造价昂贵的有人战机、巡航导弹、制导炸弹相比,“蝗虫”系统拥有信息化系统各要素支持的同时,造价却远远低于前者,是这些“高富帅”“白富美”们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信息化战争打的不仅仅是高技术、高性能,拼的更是有限的成本和资源。战争的消耗是无底洞,一味追求高精尖而不注重成本的支出,最终都会步苏联在军备竞赛中解体瓦解的后尘。资源耗尽,再先进的装备也只能是废铁,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是屠龙之技。

保存有生力量的关键在于无人。无人机、无人船,一切无人化装备的背后并不是真正的无人,而是人在幕后。在造价低廉的同时,无人操作的平台机器即使被大量摧毁,也不会元气大伤;相反,在击毁这些低成本目标的同时,敌方付出的不仅仅是有限弹药成本的昂贵消耗,还是自身实力和目标的暴露。长此以往,很难经受住即将到来的持续、精准的猛烈打击。

从人海到平台再到机海,战争在无形无声无人的信息化作战较量中实现了一次漂亮的华丽转身,只是“拔足再濯,已非前水”,其发展实质已由从量到质再到质与量并举。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不可能再是粗制滥造的量的较量,也绝不是只追求高大上的质的较量,而是追求低成本、己方人员低伤亡基础上的较量。可以想象,将来的无人化战场上铺天盖地宛如蝗虫般的各种作战平台的血拼,就好似古代战场上延绵不断的人海,激烈厮杀,“机”横遍野之后,取得胜利的一方,往往是从机山油海中能够有幸存之“机”走出的一方,这些最后的幸存者,将是压垮敌方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束手就擒任人宰割,就是任意屠杀胜者为王,战争永远都不可能温情脉脉,永远都是可持续的实力对决。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zhexue/175258.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