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哲学论文 >

北方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 要:近年来,绿盲蝽成为我国北方茶区的主要害虫,对春茶的危害尤为严重。为有效控制茶园绿盲蝽危害,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茶园绿盲蝽危害特点、预测预报、防控策略和相关绿色防控措施,为北方茶园绿盲蝽可持续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绿盲蝽;危害特点;发生

摘 要:近年来,绿盲蝽成为我国北方茶区的主要害虫,对春茶的危害尤为严重。为有效控制茶园绿盲蝽危害,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茶园绿盲蝽危害特点、预测预报、防控策略和相关绿色防控措施,为北方茶园绿盲蝽可持续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绿盲蝽;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控技术

Occurrence and Green Control Technique of Tea

Mirid Bug in Tea Garden of Northern China

Men Xingyuan, Li Lili, Ding Nan, Sun Tinglin, Yu Yi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Virolog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The mirid bug (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sts of tea trees in Northern China, and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the spring te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amage of A. lucorum in the tea garden, its damaging characteristics, pest forecasting,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green-food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Damage characteristics; Occurrence regularity; Green control technique

1 茶园绿盲蝽的形态与危害

绿盲蝽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东部、青海、四川、云南,东达沿海各省均有分布[6]。同时,绿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多达38科147种[1],多样化的寄主使其能够广泛分布于各种农田生态系统,在我国南方茶区和北方茶区都有危害。

1.1 绿盲蝽的形态

绿盲蝽属于半翅目盲蝽科,很长时间内被归入草盲蝽属(Lygus),近年研究发现其与草盲蝽属种类形态上有较大差异,现统一归入厚丽盲蝽属(Apolygus)。陆宴辉和吴孔明[1]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可以用来进行田间绿盲蝽的识别,与常见的中黑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苜蓿盲蝽进行区分。

二龄:体长1.36 mm,宽0.68 mm。眼小,黑色。触角灰色,被细毛,第四节长而膨大,细毛密集。头部,前、中胸背中央有纵凹陷。胸背骨化部分深绿色,边缘及中线浅绿色,中、后胸和后缘凹入,侧边具极微小的翅芽。头胸部之长小于腹部。

三龄:体长1.63 mm,宽0.88 mm。眼红褐色。触角基两节绿色,端两节褐色,第一节粗短,第四节略膨大。前胸背板梯形,背中线凹陷。翅芽与中胸分界清晰,中胸翅芽盖于后胸翅上,后胸翅芽末端达于腹部第一节中部。腹部比胸部宽,第一、二节每节有一排黑色刚毛,第三到第十节每节有两排黑色刚毛。

四龄:体长2.55 mm,宽1.36 mm。前胸背板梯形,背中线浅绿色,两侧具有深绿色方形骨化部分,盾片三角形。翅芽绿色。末端达腹部第三节。腹部第四节最宽。足绿色,胫节绿色。

五龄:体长3.40 mm,宽1.78 mm。触角红褐色,端部色深。端部两节较基部两节为细。盾片三角形,边缘深绿色。中胸翅芽绿色。脉纹处深绿色。膜区黑绿色,末端达腹部第五节。后胸翅芽浅绿色,覆于前翅之下。足绿色,胫节被黑色微毛,有刺。 1.1.3 卵 长形,长约1.0 mm,端部钝圆,中部略弯曲,颈部较细,卵盖黄白色,前、后端高起,中央稍微凹陷。初产时为白色,后逐渐变为黄绿色。越冬卵乳黄色。

近期研究发现,绿盲蝽头壳宽值与龄数呈显著相关性,可以用绿盲蝽头宽来识别其龄数[7],田间调查时若虫虫龄可以根据形态特征和头宽数据加以确定。

2 北方茶园绿盲蝽的发生规律

在北方茶园绿盲蝽1年发生5代,主要以滞育卵在茶树枯腐的鸡爪枝或冬芽鳞片缝隙处越冬。4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爬到就近茶芽进行取食危害,5月下旬1代成虫随着茶叶幼嫩组织的减少,陆续从茶园迁移到周边杂草上生活。10月上旬,5代成虫迁回茶园产卵越冬。

3 茶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

绿盲蝽体型小,通体绿色,若虫藏匿危害和成虫善于飞行,明显症状出现后,绿盲蝽往往已经转移,许多农民形容绿盲蝽“看不见、摸不着、防不好”。许多茶园在出现危害症状后进行防治,往往已经错过了防治时机,危害损失已经不能挽回,因此制定合理预测预报方法对于其防治尤为重要。

绿盲蝽藏匿危害的特点,使用目测法直接观察调查其种群数量难度极大,对观测者的专业素质和经验要求较高。盘拍法可以用于茶园周边杂草上绿盲蝽数量调查,但是限于茶树的生长结构,盘拍法不太适用茶园绿盲蝽调查。在秋季绿盲蝽回迁茶园时,可以用扫网法调查绿盲蝽数量,但是春季扫网会损伤茶芽,因此扫网法调查就受到了限制。色板诱集是监测绿盲蝽成虫的有效方法,我国已经研制出绿盲蝽性诱剂并商业化出售,又增加了一种诱捕监测绿盲蝽成虫种群的技术和产品。在茶园生产中,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绿盲蝽发生情况,选择适合绿盲蝽的种群监测方法。

4.1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降低越冬虫源。茶树发芽前,结合春季修剪,清除枯死枝,将修剪下的枝梢连同枯死枝一起清出园外销毁或深埋,减少茶园内绿盲蝽越冬卵基数。采茶期间及时清除被害茶芽,有利于新茶芽的正常生长。

适时清除茶园周边杂草,铲除转移寄主。在春、秋季通过锄草或喷洒除草剂铲除茶园周边杂草,尤其是草等双子叶杂草,恶化其茶园外生存环境,有效降低秋季回迁茶园的绿盲蝽种群数量。

4.2 物理隔离

9月中旬开始,在茶园布置色板或扫网监测回迁茶园的绿盲蝽成虫,一旦捕获到成虫,及时用40目防虫网罩住茶蓬,阻止其在茶树上产卵,11月下旬将防虫网收起,翌年再用。

4.3 性诱剂诱捕

国内已有绿盲蝽性诱剂和诱捕器成品出售,1代和5代成虫期在茶园放置诱捕器诱捕。

4.4 生物防治

虽然茶园的自然天敌种类丰富、数量多,但绿盲蝽若虫和成虫行动敏捷,茶园自然天敌对绿盲蝽田间控制作用尚不清楚。我国在绿盲蝽寄生蜂繁育方面近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现了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的室内人工繁殖[21],并开展了田间防治研究,为绿盲蝽生物防治开辟了一条途径。

春季绿盲蝽越冬卵孵化高峰期和秋季绿盲蝽成虫回迁茶园高峰期,是集中防治的最佳时机,可使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或鱼藤酮进行防治[22]。

总之,虽然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尚少,根据绿盲蝽在茶区的转移扩散规律,通过及时准确的虫情监测,应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隔离等方法,重点压低其越冬虫源,抓住早春越冬代若虫孵化关键防治时机,施用植物源杀虫剂进行防治,仍能达到绿色防治茶园绿盲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2] Lu Y H,Wu K M,Wyckhuys K A G,et al. Temperature-dependent life history of the green plant bug,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 (Hemiptera: Miridae)[J]. Appl. Entomol. Zool.,2010,45: 387-393.

[3] 邱忠莲,袁洪刚,冯志花.山东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治[J].茶叶通讯,2005,32(4):12.

[4] 侯君合,姜瑞德,张翠玲.青岛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危害[J].中国茶叶,2009(11):31.

[6] 李林懋,门兴元,叶保华,等.果树盲蝽的发生与防控技术[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3): 793-801.

[8] Labandeira C C,Phillips T L.Insect fluid-feeding on upper Pennsylvanian tree ferns (Palaeodictyoptera,Marattiales) and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piercing-and-sucking functionalfeeding group[J].Ann. Entomol. Soc. Am.,1996,89:157-183.

[9] Rodriguez-Saona C,Crafts-Brandner S J,Williams L,et al. Lygus hesperus feeding and salivary gland extracts induce volatile emissions in plants[J].J. Chem. Ecol.,2002,28(9):1733-1747.

[11]安徽农学院茶叶系茶栽组植保小组.茶绿盲蝽象[J].茶叶科技简报,1978(3):5-6.

[16]徐德良.茶园绿盲蝽发生期及发生量预测方法初探[J].病虫测报,1991(3):55-56,64.

[20]Nordlund D A.The Lygus problem[J].Southern Entomol. Suppl.,2000,23:1-5.

[22]曲明传,胡姗姗,孔晓君,等.鱼藤酮和吡蚜酮防治茶绿盲蝽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茶叶,2012(11):10-11.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zhexue/158922.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北方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