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政治论文 >

试论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论文摘要:由于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转变、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的经验教训和党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此,必须以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把提高党员领导干

"


论文摘要:由于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转变、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的经验教训和党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此,必须以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各项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强化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执政能力;党的建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剧变,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丧权垮台,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也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面对急剧变幻的国际风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就不能不经受执政与抵御风险的严峻考验,不能不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摆上重要而紧迫的议事日程。

一、加强执政能力是执政的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

我们通常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三大内容,党的十六大则加上执政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两大内容,使党的建设丰富为五大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它反映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建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首先,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变化所决定。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渐地变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共和国的历史使命。党在当时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决定了她是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后,中国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已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特别是执政的环境由在受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转变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伟业,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新矛盾。我党没有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答案,也没有其它国家的成功先例可供借鉴。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预见转变趋势,把握转变规律,开拓转变思路,破解转变难题,顺利实现转变,这就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对世界各执政党,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上个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执政的共产党和一些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现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没有增强执政能力,没有取得让人民满意的执政成果。再就是没有正确行使权力,没有解决好为谁执政,怎样执政,导致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后为人民所抛弃。对执政的共产党来说,也就是没有从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层次或高度来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以致跳不出“历史的周期率”,导致人亡政息。这又从反面证明,只有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不断强化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人民的江山千秋永固。

第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由新世纪新阶段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所决定。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大历史任务。当今我们面临着如下严峻形势:
1.我国最大国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虽然我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总体上已步人小康社会,但这种小康仍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
2.社会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使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利益矛盾和摩擦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分配关系尚未根本理顺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因素。
3.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愈显突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的改革最终亦难成功。但政治体制改革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再分配,难度更大,搞不好则重蹈苏东覆辙,因而必须积极稳妥,否则改革的成果前功尽弃。
4.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化,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明显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甚至会很激烈。因此,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妥协合作。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台独”势力活动依然猖獗,敌对势力利用台湾等问题千方百计遏制我国发展。这些都要求我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趋利避害,化解矛盾,争取主动。"

第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由党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所决定。
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

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个问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五大能力。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开拓新思路,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至少应正确把握以下几点:

1.必须以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在党的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前提、基础,是思想保证;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建设是组织保证;作风建设使党的各项工作有效率,好的作风可以获得群众爱戴和拥护,就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制度建设能使党的各项工作有程序,合规范,具有合法性。因此在实践中,应力避片面性,不能单就执政能力而抓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五大建设一起抓。由于执政党的其它建设的成果是通过执政能力来体现,因此,应将党建归宿和落脚点定位在执政能力上。

2.必须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恩主义理论水平作为首要任务。
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党员领导干部为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部署去体现。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决定执政水平的重要因素,而领导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是首要因素。目前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或不以为然,或认识不到位,甚至认为没有新东西。很难设想,持有这种精神状态的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具有很强的执政能力。因此,各级党委政府的宣传部门、党校或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力度,使之进一步深人人心,特别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要做到入耳人脑,溶化到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思想理论上的成熟与坚定是政治上成熟与坚定的前提。

3.必须加快推进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各项政治体制改革。
体制问题虽然不是执政能力本身,但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发挥和实现程度,却受到它们的制约。比如干部人事制度不科学、不合理,仅停留在伯乐相马式的选拔中,就难以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发挥和提高;如果不改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工作机制,就易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瞒上欺下、弄虚作假,甚至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因而必须发扬党内民主,积极探寻实现党内民主的有效形式,使党内每个成员真正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的假恶丑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我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有关,因此必须加大改革步伐,优化执政能力的各要素资源配置。这样才能提高执政效率,降低执政成本,从而进一步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戴,为其它改革和社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必须强化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国家权力运作的中心,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党内监督,做到有效地约束权力,防止权力被滥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久前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进一步强化了党内监督主体的权限,明确了党员的监督责任和权利,尤其是通过对党内权力关系的调整,规范了党的权力运行。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党内腐败及滥用权力的现象,而且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跳出“其兴也,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目的。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能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归根到底就是坚持了立党为公、坚持了“三个代表”。苏东剧变,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不论其主观意愿如何,客观原因就是违背了这一执政目的。这就是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问题。这个合法性,指的是‘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民心向背是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执政目的呢?一句话,就是要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先进文化,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的全面就包含了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避免片面性和失误提供了理论武器,指明了前进方向。

6.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检验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水平的试金石。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改革和发展必须在稳定中才能实现和成功,而改革、发展的成果又反过来促进稳定。对于现存的体制上的弊端,必须进行改革。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更新和完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多样化趋势。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有的地方党组织、地方政府从部门地区利益出发,搞部门地区保护主义,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既违背了党性原则,也与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格格不入。到头来,破坏了可持续发展,最终也破坏了稳定的局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发展水平不同,差别较大,各级党委政府在出台改革措施时,应统筹兼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片面地追求某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这不是执政,而是败政。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强化党领导的必然要求,因而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结合点。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应该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努力奋斗。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zhengzhi/159607.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