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医药论文 >

基于邓小平关于党内和谐思想的探讨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1-06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邓小平自身经历过长期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党的建设问题非常重视,深刻认识到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核

摘要:邓小平自身经历过长期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党的建设问题非常重视,深刻认识到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的角度着重加强党的建设。

关键词:党内和谐;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

邓小平认为,党要想在社会主义改革中继续发挥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两个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自身必须首先是一个团结的党、一个和谐的党。纵观邓小平理论原著及邓小平重要讲话,他尽管没有明确的提出党内和谐这一概念,而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目标、途径方法等诸多思想中却闪烁的党内和谐的光辉思想。

一、关于党内和谐的目标和内涵、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方面体现的党内和谐思想

重申党内和谐的“六有”目标及实现途径。在总结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强调指出的“六有”目标,并强调党内和谐的目标和要求,就是要在党内努力形成这样一种和谐的政治局面。为实现这样的和谐目标,思想上,提出高度统一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党内关系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组织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与维护党内团结;党员关系上,提倡党内成员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与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邓小平注重加强党内教育,完善党的制度体系,落实党的监督政策,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促进党内和谐。

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邓小平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做维护和实现党内和谐的表率,还要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发挥“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后,邓小平指出,如果“没有党规党纪,国法就很难保障”,说明了党内不和谐必将导致国家和社会的不和谐。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邓小平强调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1]

二、从确立党的思想路线角度,倡导在党内要实现和谐

邓小平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对推动党内和谐建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一是如果党的明确的、科学的思想路线,党内形成统一的思想共识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还沉浸在狂热的个人崇拜中,再加上“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很容易在党内出现思想僵化或本本主义,那些抱有先进思想的党员干部与这些继续抱有传统思想的党员干部势必演化成思想上的针锋相对,最终酿成党内的不团结,那么也就无法实现党内和谐。二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助于澄清当时在党内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意识上客观存在的歪曲事实真相、黑白不分的状态,这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意识上存在的这种状态极容易引起党内的纷争与矛盾,导致党内政治生活、民主生活的帮派分歧,不利于党内和谐建设。

三、指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制度建设统领党内和谐建设。

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亦是如此。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整体性和全局性,以制度建设推动党内和谐建设,是邓小平推动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和着力点。尽管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也对党的制度建设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建设的闪光点在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而我们党开始注重从制度层面加强党的建设,则是从邓小平开始的。邓小平在加强从制度建党的过程中,注重构建党内制度建设的环境构建,并深刻认识到如果党内制度建设没有一个好的环境,那么制度本身这种根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关于党的建设的任何机制设计和运作规范都必须要首先力求形成一种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只有使党内和谐建设建立在行之有效的制度基础之上,才能有效的避免由于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由于领导人刊发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才能有效的避免因为“人”的主观问题而造成制度的不稳定性、不连续性。

四、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从强化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改革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入手,消除党内不和谐因素。

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胜利,其中领导干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领导干部队伍直接关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各项改革事业的成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理论水平的领导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对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角度消除党内不和谐因素。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干部路线的继承和发扬,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路线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的继续和深化。在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按照“四化”标准,能够真正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宗旨意识突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做出实绩的人充实到党的干部队伍中来,实现党的各项事业的后继有力。干部素质如果不过硬、干部队伍建设如果出现问题,一旦那些不符合“四化”标准的人进入,无疑会对党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忙于党内纷争、争权夺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无人顾及、党和国家的事业无人问津,党内和谐建设根本无从谈起。领导干部建设的“四化”标准,有助于消除在领导干部问题选拔、任用方面的不公,消除党内和谐建设的潜在性障碍因素。(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参考文献: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1。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yiyao/174182.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