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网络条件下英语专业精读课文化导入模式建构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1-04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应重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风俗、艺术、宗教、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政治法律制度等文化知识的导入。利用网络条件让学生获取目的语国家的优秀文化知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应重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风俗、艺术、宗教、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政治法律制度等文化知识的导入。利用网络条件让学生获取目的语国家的优秀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精读;文化导入;模式建构

一、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授语言将不可避免地接触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要成功地教授一门语言就必须重视该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人问题。缺乏文化因素导入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美国社会学家D.R.Tucher和W.E.Lambet对教语言而不教文化的现象持这样的观点:“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令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的民族。”反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若能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其想了解其它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外语学界日益意识到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已经逐步引导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认真对待文化问题,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授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

二、精读课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当前信息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地球村的形成,跨文化交际的频繁,为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学英语教学中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如语言学家R.Lacb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地学到语言。”只有对集中反映目的语国家的风俗、艺术、宗教、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政治法律制度等的文化有所了解,将来的社会人才在国际间的生活交往、经济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中才能游刃有余。

我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所选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主编)1-4册。该套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英语精读课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合经济建设的需要。该教学目的明确指出,精读课的教学应重视打好语言基础,注重提高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从对社会人才的培养和外语教学目的出发,高校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有必要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教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网络条件下精读课文化导入模式

(一)文化导入的目标

在《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的前言中提到怎样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谨慎处理英语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尽量兼顾语言和文化,避免走极端。这就告诉我们,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要兼顾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导人。纯语言的课堂教学会使课堂枯燥乏味,培养出来的也是只懂英语词汇、语法,会翻译的匠人。这样,他们所掌握的也只是停留在目的语表面的知识,而不能真正地去理解这种语言,更谈不上对该语言的融会贯通和恰当使用。反之,教学过程也不能过分强调文化知识,毕竟语言教学课堂应始终以坚持语言教学为本体,让学生最终掌握使用一门语言。这就要求精读课教学中导入文化时应有主次,但又不可失之偏颇,要使语言习得和文化习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正如梁镛在谈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时提出的:语言课堂上的文化学习并非是让学习者变得越来越外国化,而是要通过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让学习者具备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做到母语文化与第二文化的互动,在掌握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知识的互补,而非单纯的两种文化的累加。

因此,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导人的目标是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教授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

所谓“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关于文化的分类H.H.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

我们这里指的是目的语所处的广义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了其历史的诸多发展与变迁。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共同发展。所以教师在精读课教学中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该语言。

(三)文化导入的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联系方式

现在经常使用的网络联系方式是QQ,MSN,微博,E-mail和微信,另外还有QQ空间,QQ群等。现在大学生几乎都有这些网络联系方式,利用流行的网络联系方式辅助教学,不仅能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2.充分利用网络影视资源

当前网络上西方影视作品资源丰富,很多网站可以免费观看或下载。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影视作品是该国家或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集中体现,它直观、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英语影视作品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写照,观众可以通过直观翔实的影视作品去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在精读课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适量地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把课文中枯燥的文字融于引人人胜的场景之中,相比教师用苍白的文字解释更直观且更易于理解,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此,利用网络英语影视作品导人相关的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语言学习的吸引力。

3.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浏览

网络媒体和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与其它媒体比较,网络媒体具有全球性,全方位,全接触,最经济等特点。现在高校校园有wifi信号覆盖,大学生上网便捷。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若能采取课堂教学与课下任务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下带着任务浏览网络媒体,收集或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反馈,学生就有可能把乏味的纯语言教学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同时,把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以问题或者任务的形式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科学自主地使用网络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也会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积极性。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下,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导人有了新的途径,但怎样在网络条件下进行文化导人,这正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网络条件下文化导入的模式,该模式由文化导入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建构而成。希望对从事相关教学工作的同行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2]刘慧.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及其有效途径探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40-42.

[3]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yanyu/173946.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