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两个河南人的选择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4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胡葆森:明日河南必如今日中国 2015年全国两会上,某记者曾坦言:“我在18楼的电梯里上上下下,只为在电梯里偶遇胡葆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在此次两会上提出“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机制传承中华建筑文明”“推动由

胡葆森:明日河南必如今日中国

2015年全国两会上,某记者曾坦言:“我在18楼的电梯里上上下下,只为在电梯里偶遇胡葆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在此次两会上提出“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机制传承中华建筑文明”“推动由土地城市化向人口城市化的转变”“财税户籍改革加PPP模式助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等建议,分量颇足,让守候他的记者倍感欣喜。

这是胡葆森第八次参加全国两会。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让他早已成为代表河南形象的一张名片。

已经在香港立住脚跟的他,如果选择回河南,就意味着要在一片荒芜的盐碱地上重新开掘;如果不回,那自己仍可以在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安安稳稳地做个“港商”。可是他内心总有个声音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大陆就不能像香港一样繁荣?为什么濮阳老家的父老乡亲就不能顿顿大鱼、大肉、白面馍馍?自己不该做点什么吗?

经济报国、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士大夫情怀逼迫着他选择了那条更为艰难的路。最终,胡葆森拿着炒楼盘投资赚到的一千多万元,回到郑州,成立了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很多人质疑胡葆森的战略思路,认为他做企业不够大胆、太过保守。2014年在郑州举行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作为东道主企业家代表的胡葆森在会上向众人道出他的真实想法:“建业在10年前就具备了到一线城市开发的能力,但之所以没有出河南,就是想用自己的实践,去完成这样一个探索:看能不能在把根扎在河南、业务也不出河南的基础上,完成一个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嬗变,看能不能在中原城市化进程中完成建业提出的两个追求的高度统一。根植中原,造福河南,是我们企业的愿景。我们就是要在河南大地上,做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至少是在房地产领域。”

“做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者。”这是胡葆森给自己以及自己的企业提出的定位。他早已不再满足于作为一个房地产老板进行资本积累,他有更大的“野心”,就是把河南变得更好――纵使做不到“建国之大业”,但至少要做到“建省之大业”。而他也早已承担起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除了在公益领域的付出,建业集团还办了许多幼儿园和社区书院,最为人所知的则是对河南足球的扶持。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启幕,足协要求各地成立足球俱乐部。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的张世英写信给省内几个大企业,请他们赞助河南足球,结果应者寥寥。有一家企业甚至表示,如果运动员的腿两边能够一边挂一根火腿肠,他们就愿意赞助。此时,江苏一家要到郑州参加交易会的医疗器械制造商动了冠名河南足球的心思,但他们提出的要求是球队名称前面必须加上“江苏”二字,并把球队从河南带回江苏。听说此事后,胡葆森坐不住了:“太丢俺们河南人的脸了!”尽管此时建业还只是成立刚刚两年的一家小企业,但他毅然决定参与竞标。最终与河南省足协合作组建的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在工商局正式注册,建业足球正式树旗。

而另一件他一直坚持的事是改善外界对河南人的认识。2011年“两会”期间,胡葆森主持了崔永元策划的《中国企业家口述历史》的启动仪式,和柳传志、俞敏洪等企业家共同参加了仪式。胡葆森说,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让他们意识到有河南人的存在。“大家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上有丑化河南人的一种歪风邪气,那时候把河南人作为一个谈资、笑料。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样一个区域的人,走到其他地方不被人家尊重,这本身就让人很不舒服。所以,我想站在企业这个本位上,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个人行为,一点点去改善国人特别是企业界对河南群体的认识。比较高兴的是,我在很多圈子里,都被接纳了,包括房地产界、企业界。” 拼搏二十余载,胡葆森的心和企业始终扎根河南。他之所以不离开这里,因为他对河南充满信心,“明日河南之与中国,必同今日中国之河南”;他之所以不离开这里,是因为家乡需要像他这样的人,“中国地产界有个王石就够了,河南需要100个胡葆森”。

施一公:我是地地道道的驻马店人

三个月之后,另一个重磅消息在国内的生物科学领域炸开了锅。6月29日,英国《自然》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施一公课题研究组的一项成果――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的结构研究。这项全世界顶尖生物学家都为之一震的惊人发现,成为让世界顶级期刊《细胞》《科学》“疯抢”的重大成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施一公用轻松的、充满底气的声音说:“这次不是杂志选择我们,是我们选择了《自然》。”

这不会是这个年轻的河南籍科学家的科研顶峰。在今年两会接受采访时他告诉河南的一位记者:“今年我会有一些重大科研成果出来,到时候给家乡父老报喜。”

施一公从未避讳过自己的河南人身份。施一公说,无论什么人问我,我总是会很自豪地说:“我是河南人!”这个生于郑州、长在驻马店的院士、教授,在18岁之前没有离开过河南。他总记得在驻马店上小学时,老师对他说:“施一公啊,你长大了一定得给咱驻马店人争光!”从那以后,每次得到任何荣誉,他都会在心里觉得是在为驻马店人争光。

施一公的名字虽然简单,却极为特别。“一公”二字是他父母取的,“一心为公”的意思。取得了无数耀眼成绩的他,在近50年的人生旅程中最不能忘记的事是父亲的去世,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

当时年轻气盛的施一公曾经怨恨过,曾经想报复这家医院和见死不救的那位急救室当值医生:为什么不救父亲?!但是后来他想通了: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在经历着像父亲一样的悲剧。他要做的是去改变社会,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自此,这个土生土长的河南孩子,纵使出国读书、生活了18年,却始终没有忘记过这个最初的愿望。

2008年,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他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执教的职务,毅然回国工作。“不解”是因为,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中,他的实验室面积是最大的,科研基金是系里最高的。生活上就更不必说了,在普林斯顿,学校资助他购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还拥有1英亩的花园。

施一公曾经表达过自己回国执教的三个目标,一是和清华大学同道一起建设一个世界水平的生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全力促成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工作;三是影响和鼓励一批青年学生立大志、敢担当、有作为。

“人才”两个字是他人生目标的关键词,他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让中国出现更多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科学家回来建设祖国。几年过去了,施一公先后把近百名世界范围的优秀人才引回清华大学全职工作。

“我每次给新生做入学教育的时候,都会告诉他们,‘我们每个人真的要承担一点社会责任,为那些不像我们一样幸运的人们和乡亲尽一点义务’。”这个做出巨大贡献的河南籍科学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

在上世纪80年代,胡葆森出国时发现,穿的西装稍微差一点,外国人就知道是大陆来的。后来等他有钱了,买了新的西装,人家就以为他是台湾人、香港人。在他经历了整个世界对国人的看法之后,他心里更觉得中国一定要富强,不富强,到哪儿都低人一等。而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施一公,在享受着国外优越条件的时候,总会想,老家的人都在做什么,自己这样能让他们感到骄傲吗……胡葆森和施一公心里头放不下对家乡的牵挂,肩头上卸不掉“强加”给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们宁可不要香港永久居住权和美国国籍,也要回到祖国、回到家乡。

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河南人做出的共同选择。

【】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yanyu/170291.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