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试析提顿词“嘛”与句末虚词“嘛”:语法分工与语用整合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论文关键词 停顿 情态 论文提要 本文着眼于分析“嘛”的语法语义功能。通过“嘛”出现的语境及共现标记的分析,我们认为“嘛”在语义层面表示其前的语法单位的消息是显而易见的;句法层面,如果满足其语义前提,可以伴随停顿而出现。 1 引言 情态虚词“嘛

"
论文关键词 停顿 情态
论文提要 本文着眼于分析“嘛”的语法语义功能。通过“嘛”出现的语境及共现标记的分析,我们认为“嘛”在语义层面表示其前的语法单位的消息是显而易见的;句法层面,如果满足其语义前提,可以伴随停顿而出现。


1 引言

情态虚词“嘛”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停顿,一种是情态。究竟什么情态呢,众说纷纭。徐烈炯、刘丹青(1998)将“停顿”称为“提顿”,所以有“提顿词”之称,例如: (2)A:有好多人乘法表背了很久。
B:是,现在美国学生,那,那,有的六年级小学毕业了还不会背嘛。
A:他因为,他好像从来不需要背的。
B:不需要嘛。这是我们的,这个,这个,教育方法嘛。不需要。(屈、潘,2006:134)另外还有下面(3)这样的用法:
(3)这药嘛,有效多吃,没效少吃,有效没效您都别来了。再来二趟,可就当面儿抽我嘴巴了。(屈,2003:12,转引自张、方,1996)
“这个药嘛”的“嘛”,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还有一个表承前的意思,一定前面提到过这个药,才能这样子说。所以这里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最近徐晶凝(2007:185)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分类,是在语用上面的分类,她分成陈述句的句末、陈述句的话题停顿处跟祈使句,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说话人暗示听说人的回应等等。请各位看一看。
有这样子各种不同的说法。那么用“提顿”跟“句末”这两个句法位置来划分“嘛”的用法,固然是条例分明,井然有序。但是并不切合实际。不合实际,为什么呢?因为我这里找了一点语料,第一手的语料,发现这两个位置很不容易分清楚。
比如说例句(4):
(4)我在美国的话,因为才刚来嘛,然后,因为每个学期只能选九个学分的课,比较喜欢的话,一般我选的课都是我喜欢的课,所以说选课的老师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老师。特别喜欢的老师,我觉得
这[样]的老师都比较nice,特别喜欢的,就是交流最多的,是吧?这个到底算是句末还是怎么样?固然是小句的句末,但是,后面还有接下去的,跟句中停顿没有什么分别。那么应该怎么处理呢?这就是前面用句法位置来划分“嘛”的用法的一个难处。
除此而外,“嘛”还有话语接续的功能。各位看下例中的最后一行:
(5)“国内看,电影我喜欢,一种,有种是搞笑的,就是比较幽默的,周星驰的片子啊,还有一种就是比如说是那种,想想看,还有一种喜欢那种艺术题材的,对,有时候那种就是比较经典的欧美片吧,喜欢看。”
“电视就看得多了。那个一般,在学校里面,空余时间比较多嘛,然后经常下载连续剧下来。”这个“嘛”停顿了,后面用“然后”来接下去。可见“嘛”跟“然后”这两个有互动的关系。那么这个互动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呢,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所以我的假设是这样子:在语义层面表示其前语法单位的消息是显而易见的。句法层面,如果满足其语义前提,可以随伴停顿而出现。
前面我们说过,有“承前”、“话题”、“后景”、“根据情理作出的断言”、“暗示听话人应当认同”等等,这些都是由语境中其他成分的共现而衍生出来的。这是一个假设。下面我们用语料来讨论这个假设。

2 语料

我的语料是十位留美中国研究生的对话录音,都是从大陆过去的。共计有150分钟。其中“嘛”共出现55次,但是真正出现在名词组之后,作为停顿词用的仅有3例,55个中间有3个。另外还有三个,没有办法确认算是名词组后面还是怎么样。可见在一般对话之中,名词组后面出现的“嘛”是很少很少的。那么其他49例呢,出现在小句末尾。但是,严格意义来说,也并不都是真正的句末。后面往往跟有标示接续的话语标记。一共有这样三个话语标记:“然后”、“就是”在其前、“就(是)”在其后。这两个“就是”有不一样的功能。
嘛,…然后…: 21例
嘛,…就(是)…: 11例
就是…嘛,…: 3例
这三个情况,用下面的(7)-(9)举例。现在我们先不必多花时间说明。
(7)他当时可能生活压力比较大嘛,然后可能情绪上也比较就是说可能有瓶颈,然后就两个人吵起来了,半夜吵起来了。
(8)现在电视对我影响也不是很大,我已经很少看,现在很少‘非常少,不过有个电视机的话会看得多一点,但没有嘛。就不会想看。
(9)相对来说,我喜欢一个男的中国老师吧,这三个老师来说,就是我不是有两个中国老师嘛,现在,有一个教我网络的那个老师吧,相对来说喜欢那个。但是那个老师有的时候讲题,讲课容易跑题,我是觉得。
(10)忙啥?不是教课嘛,教课就觉得,就在ELI上课教那个intemational student,就是国际学生那种英语嘛,然后就觉得挺耗时间,挺耗精力的,每天虽然我只上一次课,但是每次课之前怎么也得有两个小时来准备,所以,而且两个小时准备吧,之后你还得评卷子,就就觉得每天我都给他们考单词,改作业,做各种各样小测之类的,反正就觉得挺忙得呗,然后自己还上一门课,就觉得挺累,再跟他还
瞎折腾折腾,两个人两个人嘛,时间总是要那个互相迁就一下是不是,就这样。另外有一个,例(10),这个例子比较好,因为这个例子,是把所有的这些可能的互动的情形都已经表达出来了。第一个“嘛”后面跟好几个“就”,然后第二个“嘛”前面跟一个“就是”,后面跟一个“然后”,第三个“嘛”前面是真正的名词组,“两个人两个人”。
我们现在看看“嘛”跟“然后”同现的时候。当然它们同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看一看“然后”究竟是表示什么意义的。

3 讨论

我们先看“然后”的意义。

3.1 嘛。…然后…
马真(2007:167~168)在她的书里说,“然后”表示某行为动作或情况后于某一行为动作和情况完成或发生。侯学超在他的《虚词词典》(1998:480-1)里面这样说:语义上表示接着前一行为动作后发生或出现以外,语法上连接短语、分句、句子等等。所以它在语法上也发生作用。另外还有王萸芳(1995),这是一个台湾的学者,她说“然后”还可以表示话语时间中的顺序,也可以表达说话者希望继续说下去的意愿。那所谓“话语时间顺序”呢,就是指与话语同时发生的思想、意念、活动等顺序。也就是说,说话的人在叙述或者描述一件事情、情景的时候,他自己把他的思想、意念、活动投射进去、插进去。那么王萸芳的这种说法,是我们现在要特别关注的。
现在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各位看看“然后”,这个是很显然的,因为有“拿到”跟后面的“了”,很显然的是,可以确实表进行完成或者发生事件的先后次序的。其他几个,也许“然后”也可以表示时间上的排序以外,其他几个,都没有办法作排序用,没有办法作为时间上的排序。如果是这样子,有两个可能的用法,一个就是说话者希望继续说下去,另外一个,就是在语法上,话语时间的顺序。 "
那么两个中间究竟哪一个“然后”是表示哪一个呢?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地看,我们就看这个“然后”,第6个“然后”,它后面还有“后来”,“后来”是表示排序的,所以它就减弱为“然后”可能是排序的用法。那么,前面还有个“嘛”,这个“嘛”因为表示停顿,停顿了以后,说话的人要表示继续说下去,他恐怕对方会插进来,所以他就说“然后”,来表示自己要继续说下去。所以这个“嘛”跟“然后”在一起,再加上后面的“后来”,可以很显然地证明这个“然后”,是表示说话者希望继续说下去的。
那么这个跟“嘛”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前面有一个标示“停顿”的“嘛”,后面有一个标示“时间顺序”的“后来”。“后来”减少了“然后”标示“说明说话上的先后顺序”的可能,而其前“嘛”的停顿却提供说话者表达“希望继续说下去”的机会。因此这里的“然后”和“嘛”前后呼应,互相配合,确定了这两者的话语功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其一,则另一的功能就不够明确了。这两个互相彰显对方功能。
我们上面的例子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说明,“嘛”的某些意义及功能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并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如果有了与之配合的语境,则此等功能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彰显。
我们现在再看下面这一个例子。
(12)因为才刚来嘛,然后,因为每个学期只能选九个学分的课,比较喜欢的话,一般我选的课都是我喜欢的课,所以说选课的老师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老师。特别喜欢的老师,我觉得这[样]的老师都比较nice,特别喜欢的,就是交流最多的,是吧?
这个例子,“嘛”的“显而易见”功能是把“因为才刚来”标示为已知消息。各位记得我这个语料的来源是有十位中国留美同学在谈话。他们大家都知道对方是什么时候到美国来的,所以“因为才刚来”在他们之间是一个可能的旧消息、已知消息。说话的人把“嘛”放上去把它标记为已知消息。但是,已知消息没有办法独立成句。这是一个句法与语用上的问题。“因为才刚来”是一个句子,各位都知道一个句子要成句,一定要有已知跟新的消息。所以这个地方不行。可是说话人停顿了,后面又阻断了,所以说话的人就用“然后”来标示该语句的接续,这样一来就使得这段形成了类似于“话题‘嘛’+‘然后’述题”的形式。这也就是“嘛”的话题功能的由来,也许是它在跟“然后”配合以后才特别彰显的。

3.2 嘛。…就(是)… (13)肯定是有的,我想想,以前在学校的时候那个,就是有时候老师批评我了,那个时候比较小嘛,就时老师的评价比较比较在乎,会有点比较失望啊,或者老师委屈我了冤枉我了,我会感到比较委屈啊,这种……
(14)忙啥?不是教课嘛,教课就觉得,就在上课教那个international student,就是国际学生那种英语嘛,然后就觉得挺耗时间,挺耗精力的,每天虽然我只上一次课,但是每次课之前怎么也得有两个小时来准备
看例(13)“就”将“那个时候比较小”和“对老师的评价比较比较在乎”紧紧连接在一起。“就、就、就是”将“教课、觉得、在ELI上课教那个international student”和“国际学生那种英语”这一连串的语法单位连在一起,便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三个“就”,尤其是没有了“就,、就是”,这一串语法单位虽然放在一起,就有支离破散的感觉。“就”亦然。这里一连有好几个“就”,这些“就”把这一连好多个名词组联系起来。所以我们的解释是:在结构形式“X嘛,就Y”中,X、Y是两个语法单位,呈并立结构,停顿词“嘛”将x转化为话题,副词“就”将Y连接到其前的话题,使Y成为X的述题。所以“嘛”和“就”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3.3 就是…嘛
先看几个例子:
(15)相对来说,我喜欢一个男的中国老师吧,这三个老师来说,就是-我不是有两个中国老师嘛。现在,有一个教我网络的那个老师吧,相对来说喜欢那个。但是那个老师有的时候讲题,讲课容易跑题,我是觉得 (17)忙啥?不是教课嘛,教课就觉得,就在ELI上课教那个international student,就是,国际学生那种英语嘛,然后就觉得挺耗时间,挺耗精力的,每天虽然我只上一次课,但是每次课之前怎么也得有两个小时来准备
“嘛”与其前的“就是”配合时,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a)加强两者之间语法单位所带消息的已知性和确实性,(b)以其标示停顿的功能显示还需要接续,也就是将其前的消息,标示为类似话题的一个语用单位。
总之,在“就是X嘛…”结构中,“就是”的出现,使得“嘛”的“显而易见”功能特别彰显,而“嘛”的出现,则赋予X所带有的消息一个极强的话题性。

4 “嘛”的功能

下面总结一下。
当“嘛”的后面接有连词“然后”时,“嘛”固然可以标示其前语法单位所带消息为“显而易见”的,但其所伴随的停顿,却与其后的“然后”发生互动,致使该连接词的“说话者希望继续说下去”这个功能获得彰显。如此一来,整个结构就具备了“话题+述题”的形式。因此,“嘛”也显得具备了“标记话题”的功能。如果在“嘛”前面的语法单位是一个名词组,则整个结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话题+述题”的句式;如果在“嘛”前面的语法单位是一个小句,则这样的结构通常不被纳入“话题+述题”的句式之中,而将之认为是一个“后景+前景”形式。
当“嘛”的后面接有连词“就(是)”时,“嘛”的两个基本功能不变。但是,因为在“x嘛,就(是)Y”中的X和Y往往在语义上相关甚少,且呈并行结构,所以“嘛”所伴随的停顿功能,就显得还将这两个语法单位切割分离,使之不再平行。其中的“就(是)”,则起了一个相反的作用,将这两个经过切割分离、不再平行的X和Y,硬是拉在一起,构成一个单句的句式。而且,由于“嘛”还有标记“显而易见”的功能,这就使得其前语法单位所带有的消息看来很像“已知消息”。就这样,本来是两个在语义上平行的结构,经过切割分离,再经拉拢整合,现在却变成了一个近似于“话题+述题”的句式。
当“嘛”的前面出现“就是”时,由于“就是”的“确认已知身份、事实等等”的功能,加上“嘛”的“显而易见”标示,致使处于其间的语法单位所承载的消息显得非常确定。因之,即使本来是一个新信息(即以前从未提及,而且也很难从语境中推出其来源的信息),经过这样处理以后,这个新信息就非常容易用来当作话题使用。

5 余论

从本文所用的语料来观察,可以推导出如下的假设:语气词“嘛”的功能或意义,是随着语境而改变的。“嘛”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如:“显而易见”、“随伴停顿”、“标记话题”、“标记后景”、“标示承前”、“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确信态度”、“暗示听话人应当认同”等等,但除了“显而易见”及“随伴停顿”而外,其他的各种解释都是可以在其前后语境中找到蛛丝马迹,从而推衍获致的。当然,这个假设所依据的语料极为有限,基础非常薄弱,还需要大量的语料、仔细的观察、精致的分析,或作证实,或作证伪。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wenxue/16228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