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简述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教育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 人文素质 论文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目前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教改对策和体现人文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和观念、不断更新和协调教学内容、积

"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 人文素质
论文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目前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教改对策和体现人文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和观念、不断更新和协调教学内容、积极采用动态教学模式、广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与现代汉语教学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教育是使人具有做人的资格的一项神圣事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素质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人文素质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社会性、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管理学、环境学等学科有关人的问题的研究视域以及从这些学科中凝练的精神品格。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何在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的语言能力与人的综合素质关系十分密切。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其使用范围非常之广,它不仅是国内兄弟民族所使用的交际工具,也是海外华人的通用语言,更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代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将日益提高。目前,汉语热正在世界兴起。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这一要求对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汉语课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让学生把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内容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各方面知识,是阅读、写作、理论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要求通过系统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最终能正确使用汉语。同时让学生在掌握工具的基础上,为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和科研作一个初步的准备。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的语言生活和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直接关涉到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没能做到与现实语言生活紧密相联
现实中人们的语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言语活动中,一方面,人们要遵循句法规则和语义搭配的规范,追求语句通顺、表意准确;另一方面,交际往往要突破和超越规则的樊篱,追求语言的艺术化、游移性、多解性等效果。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追求语言运用上的另类表述和无拘无束。他们周围的真实语言生活中有不少成分是很有意思的、也是鲜活生动的,因不适应教材中所讲的规则,往往被视为“不听话”、“不规范”的用例,没有得到充分客观的讨论分析,致使课堂教学失去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现实语言材料,造成学生对现代汉语的模糊甚至于错误的认识,这些当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功课自然很难学好。
(二)教材内容的重复与语料的陈旧
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有不少内容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过,如“语音”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汉字”中的汉字结构、形声字,“词汇”中的同义词、反义词,“语法”中的词类和六大句法成分,“修辞”中的常见辞格等。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许多之前已学过的内容,现在再学觉得没什么兴趣,学的时候觉得早就懂了,只是做作业又往往心里没底。相同的内容反复刺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反而易使学生渐生倦怠乃至厌烦。教材中用例大多是过去的语言材料,重弹老调不仅乏味,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情趣和语言修养。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门课程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用的教材,评价一种教材的优劣,主要看它的时代性和针对性。”[1]
(三)教学方法上难以做到有实质意义上的突破
传统的教学方法便于系统地教授学科知识,但是这种类似新闻联播式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产生疲惫感。师生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重要,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值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理论、方法、技能、操行等诸多方面。以上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深刻的共识。不少教师希望通过提问来争取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提问也有局限性,提问过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等,同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甚至出现“问”而无“答”的尴尬局面。更多的时候,不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情绪低落、消极漠然,教师的热情反而被学生给冷却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冲着学分来学现代汉语的,这种心境下,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都很难进行,更不要说什么教学效果了。
(四)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过分依赖和不合理使用
很多教师喜欢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把所有的教学内容统统做成课件。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缓解过多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之间的矛盾,增加传授知识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可以增添视听效果。但是事情往往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只注意外在的教学形式,不留意教学内容的科学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过分热衷于现代教学技术,一味地依赖新技术的方便和视听效果,学生或许由于一时新奇而暂时沉浸于热闹的图文中,何况课件用得太滥过久,也会造成视听疲劳,教学效果究竟如何恐怕还不好说。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反应课件内容太多,节奏太快,学习效果不好。把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到现代汉语教学中,问题关键是:是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用课件来完成。实践告诉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有时课件带来的效果并不比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好。如何协调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互利关系,如何处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和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究的话题。

四、现代汉语教改对策与人文精神体现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激发和培养高校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如何对现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如何在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更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明确新形势下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观念
高校中文系学生将来要胜任语言文字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这些素质主要包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对社会语言现象的观察能力;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这几个方面的素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研究探讨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这个目标上。
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往往重视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今培养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恰恰是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现代语言学把语言运用能力分成两种:一种是作为基础的能力,即能够组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另一种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在一定语境条件下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而组织合适话语的能力,也包括在语言意义之外准确理解这些话语的实际含义的能力。在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对培养后一种能力重视不够。语言研究能力是一种专业能力,即运用语言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审视语言现象的能力。正因如此,“现代汉语课程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语言事实的浓厚兴趣和敏锐的感觉,能以科学的客观态度去对待这些语言事实”[2]。 "
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是由教学观念决定的,过去的传统教学由于追求数量、速度和效率,使本身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汉语教学变成了纯技术性的操练。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现代汉语教学应该在不放松基础知识本身教学的同时,不可忽视其人文性,把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和今后的工作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人文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
(二)适应时代的需要,更新和协调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首先,要注意更新知识板块。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处理,目前大多数现代汉语教材在知识系统上应该说有不少缺口,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增补某些知识板块。多数现代汉语教材滞后于当前的学术研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地吸收和介绍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当然要考虑这些成果的普及性和稳妥性,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避免漫无限制地随意吸收。其次,注意新语料的吸收和使用。教材中的语料大多比是反复使用过的老例子,有些用例学生早就熟悉了,如果不能挖掘出新的东西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形下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谈何容易。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学生对自己生活中言语活动常常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恰当地选用时代生活中语料讲解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种语言事实的浓厚兴趣和敏锐语感,帮助他们能以科学的客观态度去对待这些语言事实。
协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之前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实际情况,讲课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或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没有掌握或难于掌握的内容则不怕重复,而且要加深和拓宽,使学生知识的理论性有所加强,在能力上有所突破。二是要准确把握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宽度和深度,协调处理现代汉语与相邻课程的关系。中文专业在语言学方面一般要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三门基础课,有的还会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开设一些有关的专题选修课,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相邻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一般或多或少会出现交叉情况,但是各自有分工、有侧重,彼此有配合、能互补。
(三)避免单一的静态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态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现代汉语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实践性。教师在系统地讲授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锻炼和培养他们分析具体语言现象以及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和模式至关重要。课堂上单调地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会给学生在听觉、视觉和心理上造成疲劳。教师应该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有自觉动脑的时间,得让他们有活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主动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有人把课堂教学模式和氛围跟电视节目作了一个有趣的类比,分三种:新闻联播式、焦点访谈式、实话实说式。很显然,在教学中主动参与的人越多,则效果越好。
客观上讲,学生对某课程是否感兴趣开始是模糊的,其学习主动性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科学而合理的引发和诱导中“逼”出来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第一次上现代汉语课时,教师讲课的内容和技巧尤其重要,对以后的教学影响很大。此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讲练结合。练习可分两类:基础练习和实践练习,且要把练习与平时成绩和课程考核内容联系起来。实践练习主要是课前安排的语言活动,包括搜集跟课堂教学有关的语料、书面创作、用编剧的形式自设不同场合的情境对话等,目的是用于上课时讨论辨析。实践证明,做好课前设计、安排好学生的实践练习,比单纯的基础练习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
(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
根据具体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和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互学对方方言,引导他们发现不同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和对应规律;要求学生长期有计划地练习小篆和隶书,体会汉字在意音方面的特点和形体发展规律,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审美情趣;要求学生随时留意言与活动中出现的歧义现象,锻炼和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和对言语的分辨能力;时常提醒学生关注现代社会中的手机短信、网络用语、广告用语、服务行业用语等,细心观察语言的新变化,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开辟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说写水平、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颇具意义。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以多种方式组织课外活动,主要有三种类型:知识积累型、才艺展示型、趣味型。如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书法比赛、小品表演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和增进他们对课程的兴趣,更能起到训练基本技能、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某些专题性社会调查,如调查社会的规范用字、汉语拼音的使用、语音的规范化、方言词汇以及社会不规范用语等。活动中的学生一方面要运用所学的有关语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总结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写成调查或研究报告。这种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了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研究能力。
事情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只要能把事情做好,再困难也还得去做。总之,现代汉语教学探索任重道远,我辈仍需努力!

参考文献: [2]潘国英.谈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108-111.
2007年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改一般项目:《现代汉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G0730)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wenxue/162264.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