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化论文 >

略论西汉元帝永光年间皇帝宗庙礼制改革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西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因不循古礼而为后世所讥讽。随着儒家礼治思想渐趋浓厚,汉元帝永光、建昭年间,依据礼典轨范皇帝宗庙典制,其主要内容是罢弃西汉初、中期建立的西汉“祖”、“宗”郡国庙、定皇帝宗庙迭毁之制。 [关键词]西汉 皇帝宗庙 礼制 郡

[摘要]西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因不循古礼而为后世所讥讽。随着儒家礼治思想渐趋浓厚,汉元帝永光、建昭年间,依据礼典轨范皇帝宗庙典制,其主要内容是罢弃西汉初、中期建立的西汉“祖”、“宗”郡国庙、定皇帝宗庙迭毁之制。

[关键词]西汉 皇帝宗庙 礼制 郡国庙 毁庙

根据儒家文献的记载,周代实行天子七庙制度。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以及思想观念的变迁,以往的传统礼仪制度逐渐散佚、消失。秦统一后,曾经稽古礼文,实行皇帝七庙制度。西汉建国后,大体承袭秦代制度,同时采取比较自由无为的统治措施,国家祭祀体系杂糅无章。根据设置地点的不同,西汉初、中期皇帝宗庙大致可以分为京庙、陵庙、郡国庙三种类型,上述三种类型宗庙庙数总计为一百七十六所。虽然叔孙通采撷先秦及秦代有关礼制制定汉礼,但因疏阔、违古而为后世所讽,皇帝宗庙制度尤与周礼不合,皇帝宗庙庙数远远超过了天子七庙的古礼规定。自西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导思想。宣帝统治后期,西汉王朝文、景繁荣,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昭帝以来的“中兴”已经逐渐烟消云散,西汉王朝衰颓的趋势已经不可遏止。元帝即位之初,天灾、人祸迭出不穷,统治阶层内部党争不断,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因而,依据儒家经典有关记载对西汉以往变乱古礼的相关制度进行变革,已经逐渐成为当时尊奉儒学的统治阶层,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共识。汉元帝永光年间,最终依据儒家礼经,对西汉以往皇帝宗庙制度进行了变革。罢弃西汉初、中期为因有功德而有“祖”、“宗”庙号的高、文、武三帝所立的郡国庙,依据古礼确立宗庙毁庙制度是此次宗庙礼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由于学术界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不同的观点,故本文拟以对此两问题的分析为切入点,对元帝永光年间宗庙礼制改革以及西汉皇帝宗庙相关制度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永光四年(前40),在儒学士大夫阶层的建议、推动下,元帝下诏罢弃以往在郡国为高、文、武三帝设置的宗庙,由此拉开了西汉中、后期宗庙礼制改革的序幕。

西汉皇帝郡国庙的设置、罢弃与当时社会历史现实密切相关。西汉建国后,实行郡国并行的行政构建体制。从维系天下统一的角度来看,郡国庙的设置无疑是当时西汉中央政府强化刘氏宗族血缘关系、笼络异姓诸侯王感情,从而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强化皇帝集权体制的一种有效举措。[8] ( p.94-95)由于文帝、景帝、武帝时期持续实行“削藩”政策,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宣帝为武帝设立郡国庙,更多的是出于纪念意义和制度的习惯性延续,而不具有汉初那种明显的政治目的。[9]元帝时,王国已经无力再对中央构成严重威胁,汉初立皇帝郡国庙的政治用意已渐趋消弭。同时,虽然昭、宣时期国家财政已经逐渐摆脱武帝时因耗费繁多而趋于崩溃的危机状态,收支渐趋于平衡,且略有盈余,[10] (p.164) 但社会财富的积累并不充足,宗庙诸项活动的费用自然就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减撤耗费弥繁的郡国庙,已经成为当时紧缩财政支出基本措施之一。况且,皇帝宗庙如此庞大的数量与儒家礼经的有关记载也抵牾不合。基于上述缘由,永光四年,汉元帝宣布罢弃西汉高、文、武三帝郡国庙。

【】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wenhua/161408.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