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化论文 >

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综述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内涵与其他研究一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其相应地延承发展的背景 文化多元就是大的发展背景,文化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便应运而生。吴惠提到,一方面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内涵与其他研究一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其相应地延承发展的背景

文化多元就是大的发展背景,文化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便应运而生。吴惠提到,一方面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更多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当代多元文化的新挑战。第一,多元的价值观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第二,社会文化传播方式的更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第三,信息过载的网络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描述其文化本质和属性的一个范畴。它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化现象,以文化态度作为方法论,确证其文化本性,揭示其作为精神生产过程的传播、运行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归结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的理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就其本质来说,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属于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体现了一定时期文化形态的主导与走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相关研究得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不仅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党性,更要凝练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力,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剖析“淡化意识形态”思潮的意识形态本质,纠正和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中“泛意识形态化”的失误,关注当代中国的国情和世情,着力提高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深化信仰教育的需要

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信仰也是一种文化。紧迫性体现在学者刘建军曾认为社会信仰态势存在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渐醒。第二,各种信仰的争夺与辩论已经日趋白热化。第三,信仰宣传者的社会角色凸现出来,受人注目。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学术研究的同时,用科学的理论占领主阵地,必须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从而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正确指导作用,切实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是因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推动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培育,才能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破坏;推动正确的信仰培育工作,是认清科学信仰的必要条件。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有其现实和时代需求

相关研究认为,当代中国正面临艰难的社会转型,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主导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得人们在现实境遇之中对于利益、思想、文化多元的契合能力削弱。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应转向更为宽阔的文化路径。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揭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本身所内在的文化特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深层凝练表达。”这种文化属性体现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天然联系:一方面是文化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制约影响;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对文化的选定、传播、融合与创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呈现为双向互动的紧密联系,对其后者展开分析,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学者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揭示其作为精神生产过程的运行、传播规律,描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运行中出现的文化现象,通过文化态度确证其文化本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而存在。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主体

相关研究有,在辩证唯物主义自我观的形成中,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关键的是要做到 “内化”,也就是说,使教育对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把一个社会所公认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于心,最终实现 “我是谁”的自我认同。骆郁廷和史姗姗在《“三喻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透视》中提提到“三喻文化”,当今时代“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交织并存,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形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三大文化功能:文化引领功能,文化整合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上述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是一种相互融合协同的作用。其中,文化引领功能的基础是文化整合功能,“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之中,一方面是主导价值观的凸显、价值共识的达成;另一方面是多元文化与主导价值的和谐同生。”同时,就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如果系统各要素次序发生变化,那么整个系统的性质就会改变,因此文化整合本身就蕴含、孕育着文化创新的因子。

(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有学者提出,“建构良好的文化环境,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诉求。思想政治教育从三个方面建构文化环境:一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为建构文化环境筑基开源;二是引领多样文化选择,为建构文化环境导航定向;三是启迪先进文化自觉,为建构文化环境强体增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实现途径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信仰工作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

相关研究得出,“从文化潜移维度讲,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浓郁温馨和谐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般地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进而重构人们的意义世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就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满足教育对象在文化传承、选择、传播和创新等需要层面上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路径主要包括增强教育内容的文化底蕴,提升教育主体的文化素养,优化和开发文化环境。”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卢景昆,罗洪铁认为,“文化自觉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它不仅包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来历、发展、特点、趋势、规律、地位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还包括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也包括对发展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存在天然的、本体意义上强烈的内在关联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

(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传播以及网络文化建设

新媒体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传播。有学者认为,“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应逐渐由政治主导趋向价值传播与文化认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关注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和工作方式,实现合理分歧基础上的价值认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拓展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效能。”孙兰英提出,①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③把握网络文化语境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及原则。

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表现方式

(一)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有学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辞学凝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研究方法。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研究的“形而上”辞学凝炼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中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语;与时俱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辞学凝炼和辞典编纂研究。”

(二)从文学、艺术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有学者认为,“文学欣赏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积极的教育意义。高校应加强文学欣赏方法与内容的引导,努力激发大学生的欣赏兴趣,真正实现文学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透。”何祥林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运用是有要求的,其一,将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相结合,将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相结合。其二,要心怀崇高的使命和坚定的信仰;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做充分的调查研究;要善于用国学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

(三)从具体实践中总结的精神理论成果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某些总结出来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力图做到“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主阵地,深刻认识并发扬延安精神;创设延安精神教育的优良环境,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示范作用;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使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开展艰苦奋斗、创业教育。”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wenhua/16029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