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社会论文 >

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一百年与“三个代表”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原文出处】学习时报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811 【原刊页号】③ 【分 类 号】B1 【分 类 名】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09 【 标 题】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一百年与“三个代表” 【 作 者】张静如/齐卫平 【摘 要 题】唯物史观 【 正 文】 马克思

【原文出处】学习时报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811
【原刊页号】③
【分 类 号】B1
【分 类 名】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09
【 标 题】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一百年与“三个代表”
【 作 者】张静如/齐卫平
【摘 要 题】唯物史观
【 正 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首先从唯物史观开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掀起了传播的热潮。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唯物史观成为被首先介绍的内容。1919年5月5日至8日,《晨报》副刊“觉悟”连载了由渊泉翻译的日本学者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第一次比较全面介绍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此后,该副刊还发表了《马氏唯物史观概要》、《马氏唯物史观批评》等译自日本刊物上的文章。李大钊于1919年9月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随后,他又发表了《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等文章,并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学校开设有关唯物史观的课程。不仅如此,李大钊还号召人们认真研究唯物史观,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广州中华新报》连载杨匏安的《马克斯主义》。文中说:“马氏以唯物的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遂构成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之世界观,此其所以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也。”李达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着手翻译《唯物史观解说》,1921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1921年1月《新青年》第8卷第6号发表了李达的《马克思还原》,把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做了概括说明:“一切生产关系财产关系,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一切社会宗教、哲学、法律、政治等组织,均依这经济的基础而定。”“社会的物质的生产力,发展至于一定程度时,就与现社会中活动而来的生产关系财产关系发生冲突。”同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9卷第4号上发表了《答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一文。文中说:“我以为唯物史观底要义是告诉我们:历史上一切制度底变化是随着经济制度底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因为这个要义底指示,在创造将来的历史上,得了三个教训:(一)一种经济制度要崩坏时,其他制度也必然要跟着崩坏,是不能用人力来保守的;(二)我们对于改造社会底主张,不可蔑视现社会经济的事实;(三)我们改造社会,应当首先从改造经济制度入手。”
五四运动前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于唯物史观达到了如下的认识:第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唯物史观可以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是共产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哲学根据;第三,唯物史观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史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运用于考察中国的政治变迁、思想变动、文化更新。正是因为达到了这样的认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才把唯物史观的宣传和研究放在首位。在宣传和研究中,他们突破旧的进化论思维的制约,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唯物史观为武器,投入新的战斗。
中国共产党深入传播唯物史观的历程及其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传播唯物史观,取得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成果。 在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具备了更加广泛传播的条件。这时期,唯物史观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包括全集、选集、专题汇集、专题摘编。第二,出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及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著作,包括选集、文集、文选、专题汇集、专题摘编等。第三,出版研究专著,发表研究论文。如吴黎平与艾思奇合著的《唯物史观》(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雪永生著的《唯物史观形成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央党校课题组编写的《唯物史观新视野》(东方出版社1999年出版),等等。第四,普及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一门受到高度重视的学科。第五,运用唯物史观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许多新的理论问题提了出来,这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认识和解决。比如,怎样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改革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唯物史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在社会主义时期,唯物史观的传播更加广泛而深入。正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逐步解决了社会主义时期重大理论问题,并在实践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唯物史观方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都有重大发展。
“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唯物史观内容极其丰富,它由核心理论和派生理论构成。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问题,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问题、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第一,说明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运用机制,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必须条件,不然就无法弄清楚人类社会为什么能够发展和向什么方向发展。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而这两对矛盾又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这一运动的起点。这是因为人们要生活,而为满足生活的需要,生产力就要变化和发展。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必然要引起原来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并迟早要发生变革。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的变化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总之,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从生产力开始,波及生产关系,再影响到上层建筑,并且只有上层建筑的变革才能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然后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社会就向前发展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准确地概括了这一原理。它说明,生产力有落后的与先进的区别,只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使社会进步;它说明,先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以至上层建筑的变革。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说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特别是社会意识的作用,也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必然条件,不然就无法弄清楚社会为什么能够发展和向什么方向发展。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即是说社会意识可以促进或延缓、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作为社会意识基础的文化,同样地也可以促进或延缓、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地概括了这一原理。它说明,人类文化有先进、落后、腐朽之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它是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是社会团结、凝聚的旗帜和灵魂;它可以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引导人类社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第三,研究人类社会,还必须说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群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然也无法弄清楚社会为什么能够发展和向什么方向发展。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认为,最广大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驱使其前进的动因,因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符合这种利益就能推动社会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精练地概括了这一原理。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shehui/152603.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