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社会论文 >

在城市规划中如何体现和谐社会理念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在城市规划中如何体现和谐社会理念 1前言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有一句名言: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

在城市规划中如何体现和谐社会理念

1前言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有一句名言:“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首先是一个综合部署,它要综合协调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又是对城市的用地和建设做出具体安排。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理解与实践。和谐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对理想城市的追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对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如何进行城市规划作一个探讨。

2.城市不和谐现象

2.1“二元”城市空间现象

本来,多元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正常现象,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性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特征。健康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性是在需求多样性、开发时序不同、自然因素不同等条件下形成的,是科学的、合理的、必然的。

但是,目前城市却出现了空间的“二元”现象。城市空间的“二元”现象是指城市内不同地域发展不均衡且日趋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基础的现象,在现阶段也可简称为城市内部的“东西部”现象。“二元”结构 的表征特点是弱势地域建设缓慢、基础设施差、投资少、公共空间缺乏等,而强势地域正好相反。这与和谐城市的公平享用内涵背道而驰的,因此城市的“二元”现象是城市不和谐现象之一。

2.2居住空间的分异

居住空间的分异是指居住空间质量与区位的差异化现象。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速度与程度日益明显。随着房价的上升,普通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或者牺牲住房面积和住房类型,降低居住效用,或者在居住区位上被边缘化,对城市公共资源的消费水平被降低, 由此产生了就业和居住空间不匹配的现象。而所有的这些影响,在造成普通大众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空间资源的分配更加不合理。

在城市居住空间上的两极分化。因社会阶层收入的不同而形成城市居住区空间分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何兼顾社会公平与避免居住空间的社会阶层“隔离”与“歧视”现象,不但是发达国家,而且是现代中国城市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城市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居住,但这种功能却在变相、变质,这也是城市不和谐现象之一。

2.3城市公共设施的“贵族化”

城市公共设施的“贵族化”是指城市建设的一些场所只供极少部分人使用,但却占用大量的城市资源,如贵族学校、豪华病房、高级会所、高尔夫球场等“高级场所”。城市公共设施的“贵族化”在全国很多城市里都出现了。城市公共设施的“贵族化”需要很高的投入与维持费用,但其使用效率低,只面向极少部分人,如高尔夫球场占用很大的城市空间,但只供少数大腕与富商消费,一般阶层消费不起,造成了城市资源的无形浪费。

2.4城市空间的失落

城市空间的失落指城市空间功能的失效现象,表现为环境品质低下、个性魅力弱化、人文关怀淡漠、审美情趣偏离、功能迷失。例如,现在许多城市为片面追求景观效果,出现非使用功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如“大广场”、“大马路”等,而“小广场”、“小游乐园”、“小绿地’’较为少见;少数富裕阶层占用大量城市优质空间资源,强势群体优先享用城市基础设施,从而导致公共空间的失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等现象。

3.如何规划现代城市

城市的不和谐现象是由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和谐城市也不仅仅因为城市划做好了就能实现,但城市规划做不好,和谐城市就很难实现。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的不和谐城市现象与城市规划存在一定联系,围绕这四个方面,笔者提出五个方面的城市规划应对措施。

3.1加强规划的科学性

城市规划具有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科学性

是城市规划的第一大属性。很多城市问题的出现恰恰是由于不尊重城市规划的科学l生而产生的。对于如何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笔者有以下看法: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并将其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去。规划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规划全过程,并融入规划的各个方面。现在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为人民大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思想、坚持统筹全局的城市发展战略等就是比较明确、科学的指导思想,社会各界对此已形成共识。

(2)科学的规划内容。科学的规划内容是规划科学性的根本,如合理的环境容量、适当的土地利用、功能合理的空间结构及安全、有效的支撑系统等都是科学规划不可少的内容。

(3)科学的规划方法。科学的规划方法是规划科学l生的保证。规划方法的科学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落实:调查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方法、论证方法。

3.2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公共属性

城市规划是政府掌握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既能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图综合反映到空间环境上,促进城市功能和空间秩序的优化,又能在利益差异中寻求平衡,建立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平的价值秩序。

只有全面地把握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才有可能谈得上城市规划的政策性;只有准确把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屙l生,才有可能发挥城市规划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强化城市规划的引导力,强化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引力,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公共属性。

3.3 合理布置道路网,防止所谓“巨型社区”或“大楼盘”的肆行

道路网是城市的骨架,它对城市形态空间、城市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重要的作用。均衡分布、顺畅开放、等级合理的道路系统形成了较好的城市肌理。但是近年来,城市居住区为房地产开发商所主导,他们策划建设的“巨型社区”或“大楼盘”严重地破坏了这种本应合理的城市肌理。为了打造居住区尊贵的品质,显示居住者非一般市民的身份,“巨型社区”与“大楼盘”往往采用封闭式管理。于是本应贯通的城市支路甚至次干道被阻断了,本应为一定区域服务的公共设施,只能被独家享用,不同阶层的社会活动也被阻隔了,形成活动空间隔离,这被称为居住的“组群隔离”。这种“组群隔离”最终导致了所谓“富人区”和“穷人区”的形成,强化了空间的不和谐。

3.4约束建设行为,尊重自然地形

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人类在自然面前是被动的,征服自然似乎是人类的本能与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人类不了解自然,二是因为人类不了解自己。由于科学水平有限,人类对自身所处的这个环境不了解,在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威胁”的恐惧之中,因此“改造”与“征服” 自然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人类的理想。同时,人类对自身也不了解,常常只考虑自己的一般需要,没有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系统的一个部分、一个成员,这造成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人也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只有尊重自然地形,尊重我们城市所处的生态系统结构,尊重并科学利用我们所处自然环境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将我们的建设行为控制在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使“建设性”的破坏不再发生,才能使城市在环境、人文等方面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时代的呼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谐城市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城市建设主力量之一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在这场革命中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迎接好这个挑战。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shehui/151152.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