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原文出处】理论前沿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12 【原刊页号】5~8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309 【 标 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亟须回答的几个理论问题 【 作 者】张国祚 【作者简介】张国祚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
【原文出处】理论前沿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12
【原刊页号】5~8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309
【 标 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亟须回答的几个理论问题
【 作 者】张国祚
【作者简介】张国祚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
【摘 要 题】理论视野•专家论坛
【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体系/与时俱进/行动指南
【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作为行动指南被写在党的旗帜上。这是党的十六大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对此,举世瞩目,各界关心,引出不少热烈的讨论。笔者认为,只有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才能真正领会这一决策的英明和贡献的伟大。
一、不是三句简单表述,而是一个科学体系
有人说:“三个代表”是三句简单的话,能够称得上科学理论体系吗?这样提问,说明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为了走出误区,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是党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虽然“三个代表”这个概念的提出刚刚3年,但它贯穿于党的全部奋斗历程,而以它为名称的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3年前。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全方位地奋力开拓,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大把这些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强调指出,“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绝不是简单的三句话表述,而是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
2.“三个代表”深刻反映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最关键、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命名这一理论成果,当之无愧。理论的名称与理论的内容有联系,但并不等同。主要有两种情况,或理论名称涵盖的内容大于理论本身包括的内容,或理论名称涵盖的内容小于理论本身包括的内容。例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以为这些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名字命名。显然,这些创始人毕生的思想、观点、主张,必然多于他们所创学说的全部内容。再例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则不是以它们创始人贝塔朗菲、申农和维纳的名字命名。而是根据其理论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来确定。在这一点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类似之处。仅从“三个代表”三句话表述来看,并没有包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部理论创新成果,但它却是近13年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因此,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命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即便循名责实,也是恰到好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它突出表现在“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上。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应着物质文明,它是基础,因为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经济保证。离开了这个基础和保证,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就会失去依托和后劲,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应着精神文明,它是灵魂,因为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先进文化直接影响和塑造着国家的民族精神、社会心理、道德情操和思想智慧,直接影响着政策导向、法律规范、执政行为和分配方式,影响着最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物质利益和政治权益。同时,先进文化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对生产力发挥巨大的反作用,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只有努力发展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对应着政治文明,它是宗旨,因为无论发展先进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享有者。只有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发挥历史创造者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是这些辩证统一,紧紧围绕着“两大根本问题”,贯穿于13年来党的十条基本经验,反映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科学体系。
二、“老祖宗”没有丢掉,新思想与时俱进
有人说,“三个代表”中无论哪一个代表,马克思主义“老祖宗”都说过,没有什么新意。也有人说,“三个代表”不讲阶级、不讲共产主义理想,这是背离了“老祖宗”。上述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它们忽略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事实。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东西,毫不动摇。江泽民同志指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所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高度评价和深刻理解,所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光辉。例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因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于生产力;强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至关紧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观点,强调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强调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强调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强调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强调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公平、正义,强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强调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强调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强调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密不可分;强调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要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成就辉煌。什么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发展着、前进着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新实践?新实践就是我们正在发展、正在进行的实践。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这样的新实践,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国际背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国内背景;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为总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审时度势,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印证、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总结、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深入研究,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对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实践性、与时俱进品质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通过考察时代主题、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党员队伍状况、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创造,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又不断指导新的实践,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社会长期安定团结、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三、行动指南崭新发展 写上旗帜理所当然
有人说,“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没有变,“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邓小平理论仍然管用,为什么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上党的旗帜?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以下几个方面。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制约和规定这个主题的许多重要因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党以创新的理论思维正确把握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国际挑战。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解体,求和平、求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普遍追求的主题。与此同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的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嚣张。世界很不安宁,和平没有保障,发展遇到许多障碍,真是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逼就逼在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压倒优势。在这种大气候下,我国既要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和交流,又要趋利避害,维护国家的经济、政治、国防安全。我们党能否带领人民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和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国家能否在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发展和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十分严峻的新考验,需要有更加深刻、更加务实、更加清醒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创造性地指明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鲜明地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根本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整个社会前进的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为我们党总揽世界形势,加快自己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理论武器。
2.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主要矛盾,但矛盾的双方出现许多新情况,迫切需要我们党以创新的理论思维妥善处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与此同时,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又因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而受到很大的局限,制约着速度和效益,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经济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扩大需要不断提高层次,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需要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而西方价值观念的涌入,封建主义残余沉渣泛起、商品经济观念的泛化,又引发出市场秩序、社会治安和党风政风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新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进理论创新,以制定更好的解决社会矛盾、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种国内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深刻揭示了国内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为我们妥善处理和正确解决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