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摘要 Doublespeak是一种不良文风。本文介绍了doublespeak的概念及其分类以及区分doublespeak与正常 文体修辞的依据,并就其语言特点、手法规律、语用目的及其滋生的文化背景作简要的分析 随着教育的普及,文化的发展从总体来说已呈现大众化的趋势,语言的
" 摘要 Doublespeak是一种不良文风。本文介绍了doublespeak的概念及其分类以及区分doublespeak与正常 文体修辞的依据,并就其语言特点、手法规律、语用目的及其滋生的文化背景作简要的分析
随着教育的普及,文化的发展从总体来说已呈现大众化的趋势,语言的发展也是一样。同时,为了适应现 代社会的高信息高效率化,语言不仅倾向大众化,而且更加注重实用性。英语的发展亦体现了这一潮流,因现 代英语日益趋向简洁明快。但是,近年来人们发现英语的运用中出现了一股与此相悖的逆流,存在着用词累赘 用意暖昧的现象。这种不良之风就是doublespeak,意即装腔作势而又含混其词的说法或曰华而不实的欺人之谈 。尽管由于具体的交际意图、情景的不同及个人风格的差异,不同的人的所说所写的英语会各有特色,或华丽 或朴实或详尽或精悍,这是自然合理的事情。但是doublespeak却不屑于这些正常的合理的风格上的不同。dou blespeak无论是在语言形式还是语用目的上,都违反了真善美的准则。它是一种不健康的语言倾向,是一种虚 伪丑陋的文风,是不正当的扭曲变形的语言手段。
Doublespeak的最大特点是玩弄词句,误导听众,达到欺瞒目的。Doublespeak有种种不同的形式,最常见 的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名为雅言、意在误导的doublespeak
这里雅言指的是委婉语(euphemism),即使用温和的、具有良性语义、不触犯他人的词语来替代那些表达严 酷的或令人不快的事实的词语,或是用迂huí@①曲折的说法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谈论一些可能伤害他人情感 和或是不雅的话题。语义上的扬升(glorifying euphemisms)及模糊化(fuzzyeuphemisms)是其常用手段。
对于委婉语历来有不同的评价。Stefan Kanfer认为是虚伪、不道德的;Hilaire Belloc却认为是符合心理 需要的;Loise De Bakey则认为有利有弊,其优点是惬人心意,缺点是华而不实,含糊其词且往往歪曲真相; 而Fred Sherwood就主张去研究使用者的心态;William Lutz的观点是委婉语基本上可分两类:假如说话者运用 委婉语是出于尊重、顾及对方的感受或考虑传统习俗公认的社会或文化方面的禁忌,那就是正统的,合乎法规 的委婉语。这种委婉语体现了语言交际的文明,是文雅礼貌的标志,是正常社会的必要手段。然而假如说话者 出于有意误导他人,掩饰真相,制造烟幕而使用委婉语,那么,这种委婉语就成为欺人之谈,是货真价实的do ublespeak。
正统的委婉语通常有较固定的说法,常用的范围有老残病死、身体某些部位及生理功能(如性、生育、排 泄等)。例如吊唁亲朋时用"pass away"是死亡,上厕所时说"restroom",提到有两性关系的人说:“Somebod y involved with”,称胖子为weight-watcher等。这些对于不幸、隐私、禁忌的委婉说法是惯例认可的,说者 无意蒙骗,听者不会误解,彼此都心中清楚所指事实是什么,信息交流无误,心理上得到照顾,因此只有礼仪 之需、并无欺瞒之嫌的合理委婉语。
另外,在涉及贫穷、失业、社会地位低下的职业、犯罪或评价他人等内容时,也常用委婉语。例如,说身 无分文(penniless)是“处于困难状况”(be in reduced circumstances),称穷人(the poor)为“被剥夺基本 社会权益”或“位于低层的人”(the underpriviledged),称女佣(maid)为“家务助手”(domstichelp),称女 招待(waitress)叫“小姐、女主人”(hostess),说妓女(prostitute)是“街头女郎”(street walker),说犯 罪少年(young criminals)是“行为不良少年”(jurenile delinquents),监狱(prison)是改过中心(correcti onalcenter),说人笨(stupid)则说“相对其年龄来说是反应慢了点”(abitslow for his age)等。这类委婉语 如果是出于当事人或有关的人之口,大多是想通过语义的扬升来达到心理平衡,但在官方人员来说,例如他们 把要抚养孩子而又失业的妇女(unemployed mother)称为“福利妈妈”(welfare mother),把贫民区(slums)说 成是“低于标准的居住区”(sub-standard housing)等等时,往往是为了减少矛盾激化,掩饰政绩方面的无能 ,这种起润滑剂作用的委婉语也称粉饰语(cosmeticwords),接近doublespeak。
当官方或传媒等方面用委婉语来谈论政治经济军事战争等话题时,往往是为了歪曲真相,蒙混视听,是不 折不扣的doublespeak。近年来,这种doublespeak泛滥成灾,美国自水门事件以来,为当权讳的“春秋笔法” 俯拾皆是。例如,美国国务院1984年各国人权状况年终报告书中称今后不再使用killing一词而代以更准确的 "unlawful orarbitrary deprivation of life"(非法或随意地剥夺生命),目的是为了在谈及某些国家时— —美国支持这些国家并承认其尊重人权,而这些国家却存在着在政府核准下杀人的事实,避免陷入自相矛盾的 尴尬境地,美国的五角大楼可谓使用doublespeak的典范。1977年在企图把原子弹基金列入法案时,不说atomb omb而说 "radiation enhancement device"(辐射能增强装置)。其他诸如把落在居民区的炸弹说成是"incon tinent ordinance"(命中注定,无法控制之事),把轰炸扫射村庄叫做"Pacification oftheenemy infrastr ucture"或"softeningup the resistance"(绥靖敌方基本设施或削弱抵抗),把撤退叫做"phased with-draw al"(阶段性转移),把集中营叫做"strategicvillage"(战略村),把窃听叫做"telephone anomalies"(电 话异常),把廉价吹捧说成是"stroking"(抚慰),而政府涉嫌的罪案则说是:“White Househorrors”(白 宫憎恶之事),入侵他方领地是"intelligence-gathering operations"(情报收集行动)。凡此种种,都是利 用措词上偏移、替代、泛化、淡化等手段来模糊语义,达到愚弄、欺骗公众目的的doublespeak。
二、夸大其辞的doublespeak
这一种doublespeak的特点中用华而不实的、膨化的词语来使所谈论的本来很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寻常,一般 化的变得很堂皇,而微不足道的似乎很重要,简单的化为复杂。在职业的称呼方面,有把汽车修理工叫做"aut omotive internists"(汽车内科医师),把升降机操作工叫做"members ofvertical transportationcorps"( 垂直运输公司成员),垃圾工人是"solid-waiste ecologist"(固态废物处理生态专家),在销售方面,把旧 车称作"pre-owned"或"experienced cars"(前度有主的或有经历的汽车),说黑白电视机具有"non-multicoi orcapability"(非多彩色性能)等等。这些doublespeak倒不致于有很大的误导作用,只是让人觉得不真实, 虚伪可笑。
但是,如果公司方面说"initiate a career aloternativeenhancement program"(推行一项强化职业变更 项目)实际上就是辞退数千名工人;而医院方面称"negative patient care outcome"(病人的负性医疗后果) 意思是病人死了,报纸上报道"rapid oxidation"即是核电站失火或爆炸。这些都是明显的掩盖真相的欺人之谈 的doublespeak。
在五角楼大楼的doublespeak中,"preemptive counterattack"(先发制人的反击)也就是侵略进犯别人, "engaged the enemy onallsides"(与敌人全方位交战)就是美军遭伏击,"backloading ofaugmentation pe rsonnel"(逆添员)指美军撤退。而在1983年美海、陆、空及海军陆战队进犯西印度群岛之石榴岛,被说成是 “维护加勒比海和平实力的黎明前垂直介入”(apredawn vertical insertion ofthe caribean Peace Keeing
Forces)
夸大其辞的doublespeak与委婉语的doublespeak看来很相似,界定也较难。但是,夸大其辞的doublespea k的语言特点是膨化、浮夸(intlated)所用词句与其表达的真实内容相比,好" 象是大帽子戴到了小脑袋上,显得 不真实不自然,滑稽可笑。而委婉语的doublespeak语言特征,如前所述,则是用转换、含蓄等方式来起到模糊 或淡化作用。例如,把从事殡葬业者用undertaker(承办人)来称呼,是用替代方法或模糊语义,是正统的委 婉语,而后来又称"funeraldirector"或"mortician"已有粉饰之意,如再称为"grief therapist"(哀伤治疗专 家),那就是明显的夸张之辞了。
三、滥用术语作诡辩术的doublespeak
术语(technical terms)与行话(jargon)是同行业成员之间谈论专业范畴内事物时使用的特殊、专门的词语 ,前者多是正式用语、主要用于科技文体,后者多为非正式用语、口头语或书面语均可。术语及行话意思明确 ,不像英语常用词汇那样一词多义而需借助上下文来理解,同时其蕴含的信息量大,一个固定的词或是词组就 可表达普通词语需用多个词或句子加以解释、限定才能说明的含义。因此,使用术语或行话在某个圈子内成员 之间交流时,好比使用特定的速记符号一般,清楚而又快捷省事。另外,懂得运用术语及行话,也是内行,取 得行业资格的一个标志。
术语与行话一般是同行之间使用的,但由于其信息量大,可收到言简意赅的作用,因而也常被引伸,活用 到行业之外。例如,多头(bull)及空头(bear)本属证券交易行话,指买空卖空,而核物理术语"radioactivity "(辐射效应)含义为连锁反应,"black hole"(黑洞)转义为神秘莫测、巨大无比的吞噬力量,现在都常被活 用,而外行人一般都能明白。这种情况属于适当地引用术语行话,其前提是一,说话人动机是更准确快捷或精 彩地说明问题;二,其引伸义得到认可并逐渐固定下来,作为普通词语使用;三,能为听众接受。此外,文学 作品为表现人物的职业特征与言语风格,增加生动性或幽默感,也借用行话。以上情况,均属于合乎规范地使 用行话术语。
然而滥用行话术语就可能是一种doublespeak。分辨这种doublespeak,可抓住它的两个特征:(一)说者 可能是圈内人或外行人,而听者必定是外行,而且并非出于专业需要而讨论有关话题;(二)说者目的不是为 了表达得更准确更省事,而是为了有意把问题变得奥秘难懂,使问题复杂化,使听者如坠五里雾中,摸不着头 脑,从而让当事者蒙混过关,或是造成权威的印象让人信服。
这种doublespeak之所以能够起蒙骗作用,主要是利用了行话术语的两个特点:(一)艰深。很多术语源自 希腊语或拉丁语,不是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常用词语(多源自Anglo-Saxon语),通常是些大字眼(bigwords), 其中不少相当冷僻少见,非专业人士极少接触,文化低的人更不懂。(二)歧义。即使原来来自普通词语的行 话,一旦作为行话使用,其内涵与外延已大大改变,非圈内人难以弄懂。 因此可见,术语行话之所以被利用来做doublespeak,是因为利用者觉得既可以把事情弄得奥秘难懂从而愚 弄外行人,又能藉此摆出一副深刻、权威的样子而提高说话者威信。
四、官样文章的doublespeak
这一类doublespeak叫做官样文章或打官腔(gobbledygookorbureaucratese),其要害是堆砌词语,大词及 长句用得越多就越妙,用词山句海把听众读者包围得喘不过气来,不得要领,也就达到了蒙混的目的。
1974年《费城调查员》摘引了当任总统尼克松的首席经济顾问阿兰·格林斯班在作为证人接受参议院组成 的某个委员会的调查时的话:“it's a tricky problem to find the particularcabibration intiming tha t would be appropriate to atem the acceleration inrisk premiums created by falling incomes witho ut prematurelyaborting the decline in the infation-generated risk premiums”(“要找到一个特定的 标准来衡量怎样才算选择到最适当的遏制由于收入下降而引起的保险金升值的加速度而又不至于过早地抑制由 于通货膨胀而导致的保险金下跌的时机,是个棘手的问题。”)这种不知所言、罗列词语来掩饰无能、推诿责 任的说法,是典型的官样文章。格林斯班的语言、风格此后依然未改,似乎也不会对他的仕途有何不利。1988 年,业已主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格林斯班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一次会议上说:“I guess I should warn yo u,if I turn out to beparticulary clear,you're probably misunderstood what l've said(我想我应该告 诫你们,倘若事实证明了我是非常明白无误的话,那么你们就很有可能是误解了我所说过的话)”真是讲了一 大堆,等于什么也没讲。
1988年的总统竞选中,副总统候选人、参议员但·奎尔在解释建立战略防卫的必要性时说:“Why wouldn 't an enhanced deterrent,amore stable peace,a better prospect to denying the ones whoenter confl ict in the first to have a reduction offensivesystem and an introdu ction to defnse capability?I
believethis is the route country will eventually go”(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一个用来把对立力量从它 一开始形成时就克制住的,削弱其攻势系统的加强威慑力量,一个更稳定的和平、一个更美好的前景,以及建 立我们的防卫能力?我相信这是我国最终要走的路线。)”这是一番听来冠冕堂皇其实罗嗦累赘的doublespea k。
1986年对美国“挑战者号”的灾难性事故进行调查涉及其穿梭程序时,打官腔的doublespeak泛滥成灾。当 航天总署的行政副官杰西·摩尔被问及是否穿梭运行程序每次发射都比前有所改进还是依旧同样水平时,他回 答说:“I think ou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theliftoff performance and in terms of the orbital p erformance,we know more about the envelope,we were operating under,andwe have been pretty accura tely staying in that.And so I would say the performance has not by design drastically improved.I think we have been able to characterize the performance moreas a function of our launch experien ce as opposed to itimproving as a function of time.(我想我们的操作,就垂直起飞的运行而言以及就进 入轨道的运行而言,我们对所操纵中的飞船本身所了解的更多些,而且我们一直都颇为准确地保持在这一点上 。因而我想其运行在设计上来说还没有极大地改进。我想我们已能够更多地从发射的经历方面来说,操作运行 的特点,而不是反之,着眼于由于时间的作用而改进。)”" 恐怕谁也弄不清到底摩尔先生是否清楚自己在说些 什么,这是一番用术语包装起来的官腔式doublespeak。
官腔式的doublespeak与行话式的doublespeak有时很相似,两者存在交叉点,界定不容易。但打官腔的do ublespeak的最大特点是长篇大论,运用大词长句绕弯子而不肯切题,而用术语作doublespeak主要是利用术语 的艰深或歧义来钝化听众的感知。
以上四种是常见的doublespeak,其分类有时并不严密,各类型的doublespeak存在着交叉点,即彼此有相 通之处,有时一个doublespeak的例子同时具有两个或以上类型的特征,原因主要在于这几种doublespeak在模 糊化方面共有,而委婉语与夸大的doublespeak都有语义扬升的特征,行话式与官腔式的doublespeak,则共有 故弄玄虚的手法。具体区分时,要看哪一种类型的特征较为突出而定。
各种doublespeak有时与合乎规范的正常修辞文体似易混淆,但只须就下列问题加以分析,就可以区分清楚 :说话者是谁,所处情景如何,对谁而说,意图是什么,导致什么效果。这些问题很有助于认清哪些是有意模 糊其词、掩盖真相的doublespeak,那些是正常的文体修辞。
以上引述的种种语言现象国外、国内都有学者撰文论述,而william Lutz明确提出doublespeak的概念及其 分类,笔者据此把有关资料进行梳理、归纳、修正、补充,并试图在语义手段、语用目的或词源角度略加分析 ,并进一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认识。Doublespeak引起关注,美英等国的人士为了纯洁语言,就本国的种种d oublespeak现象进行分析、批评。笔者以为,在研究doublespeak的语言本身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这种语言现象 反映了使用者的心态,而其心态又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或曰透露了某种文化内涵。
试以近年doublespeak成风的美国为例。美国英语被认为同时具有简明及复古的两种倾向。复古是由于地理 分隔而保留一些早期殖民时代带来的中世纪英语的特征,而简明恐怕与其历史有关。作为殖民的新大陆,美国 的历史不仅短,不如英国历史的漫长多彩,而且其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也少见王公贵族、才子骑士。然而美国人 并不以为耻,反而自豪地强调与发展其平民文化。其文艺作品中主角多数是"naive""uneducated"但反倒可亲可 爱。与之相呼应的是,美国人的语言也多显得简朴明快,极少见如英国的JohnLyly那样的艳丽文体。近年出现 的doublespeak与语言发展主流相悖,并非说明美国人文化水平高了,或是在发思古怀旧之幽情,它反映了一定 的现实:随着外交内政问题增多,社会生活不安定的因素增加,有关当局既无能改变现状,又不得不有所交待 ,于是doublespeak便成了惯用的语言润滑剂。这也涉及美国的政制特色。作为民主社会,要承认民意监督的作 用,无论是三权分立互为监督的政府形式,还是在朝在野党的竞争,或是各公司股东可以参与一定的决策等等 ,这些制度使得“民意”起码在表面或形式上很重要,若是民意不佳则处境不妙。因此有关的发言人得要设法 应对提出的问题和质疑,从心理上稳住听众,而且还要装扮好公众形象,力求显得信心十足,振振有词,风度 翩翩。因此“理想化”的民主制度与不理想的现实状况的矛盾,促成了虚伪骗人,华而不实,含混其词,歪曲 真相的doublespeak的产生。因而,尽管作为语言的不良倾向doublespeak受到批评,但只要其滋生的社会文化 背景没有改进,使其消失,使语言净化恐怕非一桩易事。
参考文献
Willam Lutz Doublespeak,from Educator's English Ⅱ,EnglshLanguage Institute/China 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上海交大出版社,1992
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辶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