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王伯祥事迹心得体会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07-15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山东潍坊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离职已20年,五年半的政治生活被百姓所牢记,如今该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18个重点调研典型之一,是全国排名24的百强县。近段时间,又再次学习了山东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的事迹,让人深有感触。王伯祥以在任数年的作为,形象验证

山东潍坊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离职已20年,五年半的政治生活被百姓所牢记,如今该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18个重点调研典型之一,是全国排名24的百强县。近段时间,又再次学习了山东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的事迹,让人深有感触。王伯祥以在任数年的作为,形象验证了“政声人去后”这句名言。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副广为人知的对联,以寥寥10个字,解析了古今中外如何正确评价为官者行为、政绩的历史课题,提出了一个还原“政声”真实面目的社会途径。对为官者“政声”的评价,由于所处角度不同,互相关系有别,影响因素各异,尤其是在任与离任权力影响度的差别等原因,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其上级、下级、老百姓以及自身往往不尽相同,有的还可能大相径庭,而在位与不在位的差别则可能更大了。

我们不必妄评上级组织及人事部门对为官者“政声”鉴定的真实性、准确度如何,然而,毫无疑问,最接近于真实、准确的“政声”,最终来自“民意”。而官员离任后的“民意”,与“真实、准确”则更为接近。王伯祥是如此,焦裕禄、李润五、孔繁森、郑为民……也是如此;东汉的孟尝、唐朝的韩愈、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同样如此。他们离任或去世后,在民众的“闲谈中”都留下了经年、经代乃至百年、千年传颂不衰的感人故事,有的被奉为古今官员的楷模。相反,自古至今,也有不少官员在位时,权倾所辖,呼风唤雨;所到之处,前呼后拥;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矫揉作秀,沽名钓誉;政绩罗列洋洋大观,歌功颂德不绝于耳。然而,一旦离任,则应了老百姓“屁股一抬,问题出来”、“在位满耳阿谀声,离职滚滚骂名来”的箴言。如:湖南省道县县委书记易光明被“双规”后,当地老百姓敲锣打鼓、放鞭炮、舞狮子以庆祝,易光明正是这类官员中的典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其一首《放言》中,曾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哲理名句。想来,这似乎正是诗人对“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的史实深为感触的结晶。

为官者想得到好听一些的“政声”,不能说不对。但关键是想听什么人说“好”。是想听少数人的还是广大民众的?是只听眼前的“政声”,还是要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是只为一己“政声”做事,还是真诚实践执政为民?是想听纸上的汇报材料中营造的“政声”,还是想听“民意闲谈中”的真实?

为官者对此如何作答,首先反映出的是为官者的官本官德,说得直白点就是回答为谁当官、为谁做事的问题,这是所有为官者无以回避并必将被历史、民意所检验、所“拷问”的。王伯祥的“政声”经得起历史和民意的检验和“拷问”,老百姓说:“没有伯祥书记,寿光菜哪有这么大的名气”;寿光的干部说:从数字看,王伯祥时期,没有显赫的发展速度,但群众得到了实惠。

如果所有的官员都能扪心自问:我的“政声”经得起实践、历史和民意的检验吗?无疑是民之大幸也!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xindetihui/xuexixindetihui/20150715/11064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