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材料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07-16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七、八十年代提前了2至3岁。尤其是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日益增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从研究其违法犯罪原因着手,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进行了初探。一、我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况 1、2000年以来,我

七、八十年代提前了2至3岁。尤其是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日益增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从研究其违法犯罪原因着手,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进行了初探。一、我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况

1、2000年以来,我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占总违法犯罪人数的比例逐年提高,其中男性占大多数,本地人员比例较大,大部分为社会闲散人员,15周岁至18周岁年龄段居多,且呈现年龄逐年下降的趋势。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文化结构为文盲和小学占比例最大,初中文化次之,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最少。其中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占55%-60%,涉嫌犯罪的占40%-45%,采取暴力手段侵财或侵权的犯罪比较突出。

2、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一是结伙性强,共同和团伙犯罪突出。二是手段富于暴力性,趋于智能化。三是重新犯罪率较高。四是动机和目的具有很大的盲动性,情绪化倾向明显,突发性强。五是针对的对象大多为陌生人,且以年龄相仿者居多。六是实施地的选择不具特定性,随机选择地点。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

1、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交友不慎。未成年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现象,不理解的问题都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受暗示而模仿,自觉不自觉地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交到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受他们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景宁少年吴某,在我区某饭馆打工,平时喜欢上网,在网吧认识了几个有盗窃前科的少年,与他们交往密切,在他们的影响和引诱下,从小偷小摸发展到抢劫中、小学生的自行车,收取保护费等,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文化水平低,道德观念差,法律意识淡薄是共性问题。法的意识在他们头脑中几乎全无,因为是法盲,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往往在行动中我行我素,不计后果,甚至犯了严重罪行还全然不知。

3、受好逸恶劳思想的侵蚀,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未成年人大多无视自己的经济条件,经常出入歌厅、酒店,抽好烟,喝名酒,穿高级服装,以吃喝玩乐为最大追求,以高消费显示自己的派头。这些人一旦手头拮据,便实施盗窃、抢劫,有些女孩子甚至出卖自己的肉体。例如我市某旅游学校高一女生某,其父母都在台州做生意,每月寄给她的生活费远远不够她出入歌厅、酒店和购买高级服装的消费,我们在一次对宾馆的检查中抓到她卖淫后,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的回答竟是那客人答应给她买一套衣服。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

1、家庭原因。家庭做为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是他们进入社会的起点。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的人格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据调查,以下几种家庭环境最易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①离异型家庭。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催化剂”。父母的离异不仅对孩子的心灵是个极大的打击,而且使孩子在思想上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生活上得不到照顾,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和反叛心理,他们在家里得不到爱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往往会向外寻求精神支持和寄托。这样,由于他们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过渡溺爱、放任自流型家庭。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率在逐年升高,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往往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百依百顺、对其所犯错误包庇等态度,有些家长对子女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放任自流。在这种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的行为习惯,极易形成冷酷的、自傲、目空一切、玩世不恭的不良性格。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监督,并且他们自身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粗暴教育型家庭。与溺爱相反,有些家长迷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这些家长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无视子女正常的自尊和独立的人格,对他们动辄非打即骂。这样,无意中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使他们形成残忍、粗暴、好斗的性格,形成暴力解决问题的观念。另一方面,家长的粗暴行为引发、强化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与父母情绪对立,互不信任。他们在心理上与父母为敌,离开家庭,到社会上去找小兄弟以取得“同情”、“温暖”,这种情况下极易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教唆和引诱下走上犯罪的道路。

④父母外出经商,长期撒手不管型家庭。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做生意,在外地一待好几年,而孩子却扔给祖父母或者学校,自己长期撒手不管。这样的孩子放学之后无人管教,长期跟一些社会上的不良朋友混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温州少年徐某,父母长期在非洲经商,把他一个人寄养在丽水的祖母家里,而年迈的祖母根本管不了他,以致徐某每天都和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混在一起,他们没钱花了就一起到学校敲诈一些中、小学生的钱,或偷自行车买掉,甚至还发展到抢劫学生的财物。

⑤家长行为不端型家庭。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若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⑥过于贫困型家庭。由于父母双方无工作或都下岗,家庭条件过于贫困,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很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敌视社会的心理,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他们往往会铤而走险。

2、社会原因。一是现代城市社会,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局面,传统的电影、戏剧发展呈平缓甚至下降趋势,代之而起的电视、录像、VCD、DVD、歌厅、电脑游戏、迪厅、网吧等,这些文化活动极易吸引未成年人参加,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和宣扬暴力、色情的音像制品、网站、赌博游戏也极易腐蚀未成年人。由于未成年人的行为方式主要是模仿,这样,媒体上大量的暴力渲染和色情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一部分未成年人在性格上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并且残忍、好斗。例如我所刚刚抓获的两名入室抢劫的犯罪嫌疑人,一名刚刚成年,另一名还未成年,他们抢劫时手持尖刀,头上蒙有专门的面罩,身上携带胶带等物,入室后用胶带捆住受害人的双手并封住受害人的嘴,这些手法简直就是电视剧上某些情节的翻版。二是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潮,如“一切向钱看”、“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思想腐蚀和影响着未成年人。三是一些辍学或待业在家的未成年人,父母上班管教不到或无力管教,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又无专人组织他们活动,对他们进行教育,有的未成年人在无人管教的情况下,行动自由散漫,天天东游西逛,结识一些不良人员,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原因。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负有重大责任。但是,目前学校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和失误,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是歧视差生,有的学校对后进生往往置之不理,使他们受冷遇,有的甚至借故将后进生赶出校门,推向社会,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后,常常破罐子破摔。有资料统计,在违法犯罪的学生中,后进生占85%。我所曾经抓获一个组织、介绍卖淫团伙,其中6名卖淫女中有5名都未满18周岁,其中一名是因为家庭贫困而退学,另外4名均是因学习成绩差,不遵守学校纪律而被学校赶出来的。二是忽视德育,大部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学生品德思想教育,致使有些学生文化成绩分数很高,政治上是非不分,道德品质差,一遇到不良环境,就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对寄读生管理失控,有的家长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升学率较高的学校读书,因为离家远,学校又不提供住宿,这些远离父母的学生在外寄宿,家长管不到,学校又不管,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四是教育方式不当,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心理造成恶劣影响,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有的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善于教育引导,未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作用。五是一些教师师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视听。这种教育环境下,未成年人未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辅导,其生理、心理健康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处于诱发环境中,极易酿成违法犯罪行为。六是择校现象严重,致使一些差的学校生源很差,资金缺乏,教师难以安心从教,整个学校管理松松垮垮、毫无生气,一些校外恶势力趁机渗入校园,发展、拉拢或胁迫敲诈学生,加剧校园暴力活动和治安环境的复杂化,诱发未成年人学生的偏差行为,把学生进一步推向违法犯罪的泥坑。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预防和减少他们的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大事,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完成好这项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群策群力,真正在源头上做好文章,以消除和防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1、加强家庭教育功能,把住家庭影响关。一是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都是有前兆的,例如,有的孩子突然变得厌学,不守纪律,追求奇装异服;有的孩子染上抽烟、喝酒等恶习,人际关系紧张,经常打架斗殴等,这些坏习惯都有可能是违法犯罪的前兆,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加以引导。二是多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不要居高临下的训斥,如果家长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或许会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三是别怕家丑外扬,家长要克服虚荣心理,将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诉老师和邻居们,争取他们的帮助、配合,在孩子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

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五十七条规定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预防责任的有二十四条之多,因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一是要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多方面人才。二是要在《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因病或明显智力原因外,学样不得开除(劝退、除名)未成年学生”的规定,彻底改变学校“将差生拒之门外”的做法。三是把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中、小学教育阶段,在学校试行法律知识普及合格证制度,取得合格证才能颁发毕业证书。四是有条件的实行普及高中教育,将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8岁,使未成年人都有学可上。

3、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极大,社会应为未成年人提供交货的成长环境。一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减少不良刺激源。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坚决打击并杜绝一切违禁的消费现象,采取严厉措施打击宣扬色情、暴力物品的制造和传播,净化娱乐场所和公共场所,对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网吧、歌舞厅、“三无”闲杂人员等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尽可能不让未成年人接触或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二是经常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法制宣传等,籍此来提高未成年人的文明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社会公德。三是加强帮教力度,预防违法犯罪和重新犯罪。对于有劣迹、有违法犯罪倾向和违法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和社区、村(居)委会应及时发现苗头,掌握动态,并适时组成帮教小组,落实相应的帮教措施,从思想上引导,从生活上关心这些未成年人,积极配合学校、家庭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强化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净化他们的灵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xindetihui/jingyanjiaoliucailiao/20150716/113290.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