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流动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流动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长期处于社会边缘,他们可能会趋于“激进”化。如果不对流动儿童进行正规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这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采取许多措施帮助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长期关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一项对41名打工子弟学生和23名本地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问题检出率为58,而同期调查的相对应的本地学生的检出率为26。调查还表明,打工子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方面,而且在高年级阶段表现更为突出。连云港的情况也是这样。令人深思的是,有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不喜欢甚至讨厌城市的孩子,一个需人们警惕的现象是,流动儿童已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这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问题,这些流动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
其实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受周围老师、同伴、父母等的影响,所以,周围的人对他们的身份认同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认为他们行,他们会很棒,如果我们认为他们不行,他们就会感到不行。对于打工子弟来说,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因此,他们会经常得到负面的消极评价,这样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更大压力,由此产生较重的上述症状。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成为朋友是保证安定、团结的根本渠道。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20xx年3月,连云港市新浦区延东社区妇联对10户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就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1、被调查家庭中父母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有6人,占60,40-50岁的有2人,占20,20多岁的2人,占20。从事的职业中:个体户有8人,占80;做临时工的有2人,占20;家长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文化的9人,占40;无文化的1人,占10。
2、经济收入方面,父亲的月平均收入是600元,母亲的月平均收入是400元。家庭的住房条件:40平米以下的8户,占80;40-50平米的2户,占20;生育子女情况:生育1孩的有3户,占30;生育2孩的有6户,占60;生育3孩的1户,占10;家庭里的卫生习惯:非常注重的占30;比较注重的占50;不很注重的占20。
3、孩子在新浦读书情况:有1个孩子在新浦读书的有3户,2个以上的有2户,这表明,凡是只生育1个孩子的家庭,均把孩子带在身边,而生育2个孩子的家庭中有一部分将另一个孩子放在了家乡。对孩子的读书情况:有20的家长表示非常了解,30的家长表示有点了解,50的家长表示不了解。
4、对孩子的辅导:10的家长经常辅导,20的家长有时辅导,70的家长表示不辅导。孩子做作业时:10的家长会在一旁陪伴,20的家长自己做家务,30的家长看书、看电视,在外工作的有40。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30,2小时以内的占40,3小时以内的30。
5、家庭里订阅报刊:1份都没有的占90;有1份报刊的占10。家里的课外书籍:90的家庭里课外书籍在10本以下;10的家庭里有20本;家长对新知识:非常感兴趣,常看书的占10;有时看书的占10;不看书学习的占80。
6、家长与孩子交流情况:每天交流的占10;经常交流的占10;不常交流的占80。孩子和家长说心里话:10孩子主动说;40是家长问了才说;另有50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对孩子的无理要求:20的家长表示有时会满足;80的家长表示从不满足。家长向孩子的许诺:10的家长表示一定兑现;90的家长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无法兑现时向孩子作认真的解释。教育孩子最管用的方法:给孩子讲道理的占20;打骂孩子的占80。
从以上一系列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较为具体的情况。
第一、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相对拥挤,能够为孩子提供的生活、学习环境比较狭小。多数家长把孩子带在身边,表明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视。现在外出务工重点是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家长对孩子读书情况的关注程度有提高,他们希望孩子成长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第2页
进步。家长中多数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了解。
第二、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好。每天交流和经常交流的很少,能够主动与家长说心里话和家长在询问后说心里话的孩子占50;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和家务,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又缺少书籍、报刊杂志,使得孩子在家里获取知识的渠道狭窄。这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知识面、见识上与城市孩子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第三、家长没有家教理念,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是满足的不多。家长对家庭教育本身的理解有偏差。不少家长在反映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时,往往回答: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低,孩子做的题目自己看不懂,没有能力教孩子,表现出对家庭教育的束手无策。不少家长希望学校多教育孩子。事实上,他们多数把家庭教育和现在的家教混淆起来了。家庭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而现在的家教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说明在这方面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得到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方法。
二、流动儿童与社会关系
1、同学关系。学生来自各地,但是学生在学校时,并没有因为地域的关系而影响与其它同学的交往。学生们认识了来自各地的小朋友,并让他们彼此结下了良好的友谊。在这样的学校里没有歧视、充满了温暖。
2、与社区的关系。这次调查的流动儿童少年中有10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本地人,尽管他们没有本地户口,然而新浦是他们生长的地方,哪怕是在城市边缘简易的窝棚,都是他们童年度过的场所。他们在城市的环境中长大,不仅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接受了城市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调查中67的孩子都喜欢这里的生活,理由不外是进步、现代化。他们羡慕也都希望毕业后继续在本地上学(38),留在这儿工作(49)。
三、流动儿童教育:既是教育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目前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难的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基础教育由县、乡财政管理的教育体制。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儿童少年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
孩子上一年级,每学期的借读费190元,20xx年,连云港市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了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引进的技术科技人员等流动人口子女九年义务教育与市民子女享有同等待遇,政府办学不予任何歧视。规定要求,流动人口必须符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到公安机关办理了暂住户口、能够出示有效的务工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并且到县区教育部门进行了登记,那么就由其流入地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其暂住户口所在地,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统一安排到公办的学校入学,学校免收借读费、择校费。事实上很少有人能享受。
四、解决方法
1、社会给予尊重。从社会层面来看,关键是克服社会对流动人口的偏见,“社区、学校等社会各阶层应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给他们的子女以平等的成长机遇和没有偏见的人际交往。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想方设法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针对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的出现的诸如强迫症状、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问题和在其它的环境、时间下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测查、辅导、咨询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发展训练。南师大教育科学专家的专题研究表明:“流动花朵”的心理与城市孩子没啥不同。人们认为民工孩子内向、不爱说话等等,这些问题在城里孩子身上也有,教师却只看到民工子弟的缺点,有色眼镜自然得出不正确的观点。
2、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质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个家庭,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只要父母善良、正直、勤俭、乐观,这个家庭就会是孩子心灵的圣殿与快乐的源泉。如今的中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教育是举家大事。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做普通家长容易,做优秀家长则异乎其难。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表示,在全国发起“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引导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首先应注重对家长的要求,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家长的责任心不能丢。流动儿童的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社会和学校都应为流动儿童的家长创造切实可行的学习机会,使流动儿童的家庭也能给孩子创造专心学习的良好氛围。
3、家长营造安全。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长在解决都市流动人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特别重要,因为对于流动的家庭而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比正常情况更显突出,孩子对家长的行为更为敏感,在不稳定、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下,家庭中任何一个不利的因素都会使孩子感到紧张。所以,营造一个温暖、有安全感的亲子氛围对这群特殊学生的心理成长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首先,家长要克服“希望嫁接”心理,不要强迫孩子按自己主观意愿的方向发展,其次,家长要克服成长的“短平快”心理,要使孩子的心理发展按自然的规律进行。再次,家长要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关注,挤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分享成败得失,用自己的经验激励孩子成长。应该认识到,仅仅给孩子以物质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应该认识到,既然把孩子带出来了,那么也意味着把自己的希望带出来了,如果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心理的关注,那就意味着只带出一个希望的空壳。缺少关爱的种子,长不成参天的大树。
4、自我提高认知。安身立命的基础是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而在对自己认识的过程中,人们常会受制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不能产生正确的自我评价。都市流动人口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更容易获得来自外界的消极评价,面对这样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学生必须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以正确应对。建议让学生多看一些名人的成长故事以激励自己,许多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富足的童年或青年生活,而是因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顽强抗争,在看这些故事的时候,不仅要学习名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走向成功的方法。只要不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与困境成才的成功者进行比较分析,认识自己,树立自强精神,制定人生的目标和走向成功的方法,坚定地走下去,必然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大多来自农村,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值得城里孩子学习的能力和品格,
今天,我们用关怀感动孩子,明天,孩子用自强感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