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山汉水故乡情!探访著名作家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梅苑
时间: 2020-07-30 13:45:28 来源:郧山汉水故乡情! 作者: 郧山汉水故乡1993年,作品在《十月》杂志头条刊发后,“爆响”京城:《十月》杂志社在北京组织召开一个48位国家级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北京十六家媒体开始报道或转载这部作品,人民日报海外版开始连载。
中国作协原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雷达说,梅洁曾在故乡度过一段暗淡的童年,她也曾发誓永不回来。然而,几十年后,当她重新面对这片苦难而光荣的土地时,她的精神升华了,心胸开阔了,她的心里终于永远地有了 “岸”,找到了 “家”。她的作品里,我们读到了殷红的鲜血,慷慨的奉献,坚韧的努力,伟大的创业,读到了鄂西北人民用生命谱写的革命和建设的壮歌。
“《汉水大移民》虽然是真实的报告文学式事实描述,但其情节的丰富曲折和人物形象的丰富多样,足以同很多虚构的小说媲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李炳银认为,梅洁用真实的文学报告社会重大事件和人物命运的同时,获得了非常精彩的文学表达,成为开在 “南水北调”这棵大树上的一朵独特多姿的文学花朵!
记 者 手 记
山高水长 梅苑永春
梅香郧山汉水,文馨大江南北。
参观“梅苑”,我们的内心始终被梅洁老师崇高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情充盈着。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游子在逆境中成长奋斗、向着人生目标不竭不馁拼搏向前的图景,感受到一个作家对底层民众深刻的悲悯、关爱和感恩,以及对文学创作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作为汉江的女儿,梅洁用她博大的胸怀和责任担当,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汉江大移民进行了全面、权威的记录。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十堰人民永远铭记。
感恩作家梅洁博大的爱与奋斗,以及她的数百万字作品,赋予我们思考人生、善待世间的心灵与目光!
山高水长,梅苑永春!
来源: 十堰日报(记者 纪枫波)
《山苍苍 水茫茫》在梅洁的家乡原郧阳地区同样引起轰动。原郧阳地区机关、厂矿、学校自发翻印10多万册白皮封面的单行本;汉江师范学院7年共计翻印4万多册,将其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山苍苍 水茫茫》也成为当时郧阳地区向省和中央各部委申报项目、争取政策支持的生动材料。
当年10月, 《山苍苍水茫茫》荣获第五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为梅洁记三等功一次。1995年5月和8月,该作品又分别获得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和第五届 《十月》文学奖。
这一切,使梅洁受到极大鼓舞。梅洁心中对汉江、对家乡的铭记也越来越深沉浓烈。
汉水被人们称为 “中国的多瑙河”。在离开这条母亲河半个多世纪以来,梅洁一直把思念和眷恋融进汉水,融进深情美丽而又厚重的文字里。
2003年,中国文联和湖北省文联联合组织“南水北调汉江行,调水源头看东风”文艺采风活动,梅洁被邀请参加。此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停建、论证了十几年后正式启动。
闻此,梅洁决定,再次用手中的笔将这一切作全面系统、全景式反映。
2004年5月,梅洁向中国作协申报了撰写南水北调这一重大题材 《大江北去》的创作计划。谁料不久后,梅洁几度重病,头痛欲裂,无法站立。让她最痛心的是,一直支撑和相伴她半生的丈夫因病去世。天崩地裂的打击,让梅洁几乎丧失了写作的能力。
2005年春天,梅洁走出住了月余的医院。在北京安葬了丈夫的骨灰后,再度南下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希望在故乡能获得些许温暖,找到重新写作的支撑。
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梅洁的足迹遍布库区几十个乡镇和调水沿线的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五个省市。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十几本厚厚的采访笔记,11纸箱、总重200多公斤的采访资料见证了梅洁艰辛的采访之路。
完成采访后,梅洁克服病痛,历时8个月零10天,撰写了40余万字的书稿。2007年,北京十月出版社作为重点作品隆重推出了 《大江北去》一书。梅洁在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捎给我天堂里的丈夫。”遂后,梅洁带上两个儿子到先生墓地,焚书泪祭。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