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不舍昼夜、向险而行,风雨中他们挺起南京脊梁

时间: 2020-07-27 12:55:59 来源:不舍昼夜、向险而 作者: 不舍昼夜、向

从业13年的毛宇清,今年初刚刚晋升为首席预报员,就遇上南京“超长梅汛期”。她和另一位首席预报员立刻切换到“汛期模式”,原先的常白班变成24小时轮班。中央台和省台每天上午轮流召集例行会商,汇总各地天气情况,南京台在汛期内被“重点关照”,几乎每次开会都要做发言汇报,本该上午8点就能完成的交接班,总要推迟半小时甚至一小时。

今年梅雨带南北摆动幅度大,恰好南京版图呈南北狭长状,降雨的“脾气”很难摸透,什么时候下、哪些地区下、下多大,都有很大变数。“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雷达屏幕上的任何细微变动,以前是预报两三天内的降雨过程和累计量,汛期强降水期间则是逐小时汇报。”毛宇清说。

7月14日夜,南京市气象局二楼指挥大厅灯火通明。毛宇清和省市气象局5名工作人员一起,睁大眼睛盯着屏幕上的云团变向,每个人的心都被紧紧揪着。根据此前预报,当日夜里到次日南京将有大雨到暴雨,再加上长江1号洪峰将过境、长江下关站水位突破10米等多重影响,南京防汛面临严峻考验,当晚的预报服务至关重要。

紧跟着云团变动的,是手指快速敲击键盘的“哒哒”声。凌晨1点30分、2点30分……一份份《降雨情况及临近天气预报》接连发出,数字的每一次精确变动,都直接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对外公布、防汛前线的人员物资调度,毛宇清一一慎重把关。

凌晨3点,窗外雨势变大,这和先前天气预报基本相符,毛宇清长舒一口气,在椅子上稍稍靠了一会,随即继续投入战斗。

即便是在不值班的夜里,毛宇清仍然睡不踏实。哪怕一点点风声、雨声都会让她醒来,打开手机查看实时云图。“对天气十分敏感,这是干气象预报员多年养成的职业病。”

今年梅雨季结束后,毛宇清撰写了一份4500字的气象服务总结报告,她作为首席预报员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

梅雨虽去,但南京尚未走出汛期,毛宇清不敢松懈。这意味着,她和女儿的暑假出行计划再次宣告失败。“每年汛期都正好赶上孩子暑假,预报任务尤其繁重。她跟我要求好几年了,至今都没满足,挺愧疚的。”

90后网格长“浑身是劲”最忙碌

7月18日一早,下了一夜的雨还在下,几乎通宵没合眼的贾学银匆匆吃完早饭,套上雨衣直奔滁河大堤。水位猛涨,他放心不下。

90后贾学银,是浦口区汤泉街道九龙社区的网格长,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接连十几天,他吃住在堤坝下的防汛指挥部,压根没空回家看看不到两岁的孩子,“我是退伍军人,又是党员,防汛就是打仗,这种时候,我不上谁上?”

贾学银并没有在堤坝上停留太久。指挥部传来险情——大堤背水坡新发现一处散浸点,立刻准备抢险物资!等他赶回指挥部时,拖拉机已在沙石堆旁“突突突”地催促,志愿者陆续从家里赶来。

“快!快点!”贾学银心急如焚,手上的铁锹始终没停下来,一锹一锹把把沙石铲进编织袋,“一秒都耽搁不起,人命关天啊!”

雨越下越大,贾学银骑上电动车,沿着大堤疾速飞驰。散浸点周围,抢险队正在挖渠引流,滁河巨大的水压,迫使河水通过堤坝的缝隙外背水坡渗透,如果处置不及时,最快几个小时就能决堤。贾学银奔下大堤,抄起铁锹加入战队。半个小时后,一条引水渠瞬间成型,渗漏的河水慢慢形成涓流,排进不远处的水塘。背坡的景观草皮泥泞不堪,运沙石的拖拉机只能停在大堤上,到不了堤下,抢险队大多是本村中老年人,没法把装满石子的编织袋扛下去,这活只有贾学银能干得了。上上下下五六趟,看得同村大叔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到底是当过兵,这小子,浑身是劲!”

粗砂上铺碎石,再垫一层大石子,险情处置顺利,散浸点安全了。贾学银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一看手机,已经是中午11点,给防汛队准备午餐的时间到了。他赶回指挥部的厨房,大土灶上两口铁锅已经开始“嘟嘟”冒泡,一锅白菜炖牛肉,一锅土豆烧老鹅。

不舍昼夜、向险而行,风雨中他们挺起南京脊梁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