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身边的年轻人(青春派·青春奋进新时代(19))
时间: 2020-07-26 07:17:19 来源:钟南山身边的年轻 作者: 钟南山身边的在钟南山引导下,进修学习、锤炼过硬医术成为年轻学生的自觉追求。2014年去加拿大进修两年后,陈如冲补上了在免疫学研究上的短板,专注于气道疾病免疫机制研究,在领域内著名期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并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硕转博开题报告的关键时刻。”陈如冲回忆,当时正逢钟南山生病住院,谁也没为这件事打扰他,他却记在心上,主动召集有关老师和专家,在病房里开了一次课题报告会。病床上,打着点滴的钟南山认真听取陈如冲的报告,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意见。
如今,陈如冲也在带自己的学生,他将这种专注、敬业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带到工作中:“前两年有个学生攻博考试,我和他一起在办公室改汇报材料,一直改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家。”
在年轻学生的眼中,多年来钟南山对专业的执着严谨却丝毫未变。有一次,一名疑似“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判断不太一致,钟南山便要求在读博士彭杨研究他的病理切片,“一两周后汇报结果。”钟南山说。
“我原以为老师那么忙,可能会忘记这件小事,就拖拉了几天。没想到,两周期满前一晚10点多,电话如期而至。”彭杨回忆,老师问他完成没有,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于是连夜请教医院病理科主任,结合自己所做的研究写出报告,第二天又查询有关资料再次核实,终于掐着点交了作业,还有幸获得了老师的肯定。
“从那以后,我做任何事情都更加专注、更加投入,不敢有丝毫懈怠、丝毫马虎。”彭杨坦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患者无法来医院复诊,处方药吃完了,接续不上,急得纷纷打电话求助。对于这样的求助,彭杨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无论多忙,都会当天赶回医院,开好处方,拍了照给病人发过去,以便他们在当地购买。
救人中培塑医者仁心
“一想起钟院士‘最大的幸福,是始终站在治病救人的一线’的谆谆教诲,我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对于年轻医生,钟南山特别注重医德方面的培养,经常提醒他们,除了对医术要精益求精,对科研要孜孜以求,用自己的所学为患者减轻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对病人要有责任感,尽量降低治疗费用,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实际上,老师即使不讲,我们也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榜样。”至今,钟南山仍坚持每周三上午“院士大查房”,每周四下午半天门诊。经常跟着钟南山出门诊的彭杨,对老师在病人面前的谦和早已习以为常。“来看病的都是患上疑难杂症,预约了很久才排上队。对每个人,老师都会问得很仔细。”
彭杨清楚地记得,去年有一名病人,下午来得比较晚,给他开出的一项检查要第二天才能出结果。这项检查是病情诊断的主要依据。钟南山明白自己的号太难挂,担心病人等太久,就特意交代彭杨,第二天打印出检查结果后,直接带病人到他办公室。果然,第二天一早,钟南山的电话就到了,问“病人来了没有”“结果出来了没有”。彭杨感叹:“他整日忙得连插进一根针的缝隙都没有,但这些事,他一定记得,而且能一口说出病人的名字。”
榜样的力量,感召着广医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医护人员:
陈如冲如今手机里也存了很多病人的电话、微信,对于病人的咨询耐心解答,哪怕有时不方便接听,也会在事后回复过去。如果是冬天低温天气出诊,他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先用手把听诊器焐热,再给病人作检查。
由钟南山手把手带出来的桑岭,曾搬个折叠椅子日夜守在一名患甲流的小女孩病床边,一守就是半年,直到她康复出院。如今每当长大成人的女孩回来探望,桑岭总不忘开一句温情的玩笑:“找男朋友了没?要经过我们‘家长’同意才可以哦!”
在给学生上课时,钟南山总是讲:“我们是医生,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一字之差,凸显出医疗观念的天壤之别——医生要将患者作为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各个器官的集合体;医学不只是技术的医学,更是人的医学。这句人文关怀的温暖话语,是医者仁心的集中体现。
3月2日,广医一院党委举行首批战疫一线火线发展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该院两位年轻人——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副主任医师徐永昊、驰援武汉汉口医院的护士李颖贤,在有着55年党龄的钟南山院士领誓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