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扶贫戏:以“人”为本,方成经典

时间: 2020-07-26 04:03:01 来源:扶贫戏:以“人” 作者: 扶贫戏:以“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 资料图片

让受助群众走到舞台中央

扶贫工作中,“施动”的扶贫干部与“受动”的贫困群众,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在舞台上得到展现的权利。当下的扶贫题材剧作,无一例外都把其中“施动者”的先进典型作为主人公,彰显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而被帮扶的“受动者”,从未成为被刻画的主体。

当这一群体出现于舞台上,其功能主要是叙事上的辅助和衬托,只有在与扶贫干部构成某种外在关系时,才有存在的必要性。正面的,如《重渡沟》的赵奶奶、《马向阳下乡记》的太奶奶、《李保国》的华子奶奶,作为勤劳本分的群众代表,理解支持扶贫干部,并在其遭遇困境时,给以精神和情感的鼓励;反面的,如《重渡沟》的赵老六、《马向阳下乡记》的刘世荣、《李保国》的杨来福,作为扶贫工作的对立面,与扶贫干部构成剧情推进所不可或缺的矛盾冲突,并且往往要经过从愚昧自私、暗中破坏到灵魂触动、幡然悔悟的转变,而促成这一转变的,必然是扶贫干部的奉献与赤诚。

由此可见,这些帮扶对象看似在场,甚至经常成批出现,但其灵魂深处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仍然是被遮蔽的,他们其实更接近于一个群体符号,处于一种隐性的失语状态。只要这一点未被充分揭示,扶贫工作的艰辛与复杂,以及扶贫工作者所遭遇和克服的实际困难,就仍然有可能被简单化处理。这对剧作着力塑造的先进典型,又何尝不是一种损害?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扶贫戏中的脱贫对象,正呈现出新的气象。前文提到的刘世荣、杨来福,就朝着立体饱满的方向迈进了一步;眉户戏《崆峒山下》那个赖在驻村书记家里打地铺的十三两,既奸猾无赖又喜剧感十足,仅有的几次出场让人过目不忘;豫剧《杏花寨》那个几经反复才走上正途的贫困户王运来,既表现出一个人要战胜自己的弱点何其困难,更使扶贫任务之艰辛、扶贫干部之敬业,跃然台上。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扶贫题材,但剧中那个滑稽得令人心碎的陈奂生形象,却给扶贫戏带来诸多启迪。如果我们的扶贫戏舞台能够给这些人物以更广阔的表现空间,那么经典形象的出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批准号18ZD05〕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6日 12版)

扶贫戏:以“人”为本,方成经典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